当前位置:
挂着党徽做好事的老人陈瑛12年来持续帮助三峡移民
株洲文明网 2017-04-19 10:54:00

  陈瑛经常往报社投稿,我们算是老熟人了。这些年来,他用相机记录保存了株洲市老城区照片数以千幅计,还用相机记录了株洲市37年的发展变化。他凭借个人的力量先后举办过八次摄影展。

  除了这些,他还以一位共产党员的标准做了不少值得称赞的事情。

  2001年10月,陈瑛退休了,实际上他退而未休。他认为,作为共产党员,不存在退休,不是组织强迫他干什么,而是“自讨苦吃”。他一直认为自己能力差,水平低,退休了还享受3000多元的退休金。以党组织对一个共产党员的要求,与政府给他的待遇比,他总觉得享受的待遇高了,所做的工作少了,总希望用自己的一技之长,多做些有益的事情,以弥补待遇高而贡献小的不足。

主动给市民送照片 图片来源:株洲日报

和三峡移民座谈 图片来源:株洲日报

  12年多,不间断帮助三峡移民

  2004年7月10日,他独家采访报道了最后一批迁移株洲市的三峡移民。从这一年开始,他坚持跟踪了解、帮助、记录安置在株洲县的三峡移民,他去移民安置村57次,为他们生产、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向镇、县、市政府及移民工作主管部门多次奔走反映,解决问题160多次。

  特别是其中两个小移民的成长及他们的家庭生产、生活变化情况,更是他关注的重点。其中一个2004年7月10日到株洲时,才出生14天,是睡在摇篮里、挂在妈妈脖子上来到株洲的;一位是捧着“走出三峡天地宽”牌子的男孩,当年才11岁。十二年来,他走遍了醴陵市、株洲县等株洲市所辖县市的所有移民安置点。其中,两个小移民的居住地古岳峰,他去过40多回。

  最小的移民冯庆迁移民株洲两年后,她父亲因病去世了,小庆迁一家四口的生活重担都压到她母亲讲奇英一人身上了。2010年,庆迁6岁多了,到上学年龄了,庆迁的妈妈为她读书的事着了急。陈瑛主动为庆迁读书找学校,为她妈妈找工作,帮助她家克服困难。他还与太太商量,等于他们多了一个孙孙。经朋友们相助,2010年8月30日,庆迁走进了石峰区枫叶学校读一年级。至今七年,庆迁的学费、文具、玩具及衣服等,都是他承担。他还帮助庆迁的哥哥完成了电子技术中专的学业,现在,庆迁哥哥在上海工作,已给家里汇了不少钱,让家庭走出了困境。

  2013年2月4日,是农历腊月24日,一批移民兄弟托老陈帮他们代购火车票,他们想回故里重庆市万州区长坪乡探亲、过年,因时间近农历年末,车票十分紧张,一次购买几十人的车票办不到。为了支持他们快快乐乐、平平安安回乡,他出资两万多元租了辆大型客车,他和太太、外孙三人护送9个家庭32位移民兄弟往返。3月份,其中5个家庭联合给他赠送“大爱无疆”牌匾,令他既感动又不安。他认为护送他们回故里,作为一名老共产党员,这样做是应该的,他们感谢令他感动,但又让他不安,因为送牌匾又给移民同胞平添了经济负担,花了一些钱。

  2013年11月,古岳峰镇三峡移民冯云在株洲市开设“重庆万州烤鱼店”,陈瑛为他从店铺租赁签约、经营、开张等方面当参谋,为帮助他尽快走上正规,陈瑛先后去了40多次,使他的烤鱼店顺利开业,生意兴隆。

  总想帮帮有困难的人

  2008年初,陈瑛从某爱心老板处得知芦淞区建宁敬老院住着一位瘫痪37年,64岁名叫易定国的老人,就主动上门想为他做点什么事,帮助他改善一下现状。

  据了解,易定国当年在生产队当饲养员期间,一人独自拖板车搬运饲料,板车重载下坡时,因车子失控,撞到他的背脊上,致使中枢神经受损。那年他才27岁,从那时起易就开始卧床。当时一直由父母护理,后来父亲去世了,就由母亲一人护理;生产队撤销后,他以“孤老”身份,住进建宁敬老院,母亲一直对病残儿子放心不下,93岁时还争着给儿子当护理员。

  陈瑛得知此情况后,对易定国的遭遇十分同情,对老妈妈的爱儿之心十分感动,就约《株洲晚报》记者一道,去建宁敬老院进行采访,并写了长篇图文报道,在社会上产生了很大影响。易定国从那时起备受社会各界人士的关注,经常有人去慰问他们母子。作为首先关注易定国的人,他当然义不容辞的要一直关注易定国。

  易定国说一天到晚除了睡觉就是盯着房子的天花板,没有什么打发日子,陈瑛了解到他认识字,就与朋友合作,经常为他送书送报,让书报跟他做伴。后来陈瑛又为他专门送了一份报纸,让他每天都能了解国内外的时事,了解株洲市的发展变化。2011年初,建宁敬老院翻修,易定国被转至五里墩乡道田村敬老院暂住,报纸没有及时转送到,读惯了报纸的易定国一时间没有报纸读了,就打电话跟他讲,陈瑛找了报社,让有关同志将报纸转送到了道田村敬老院。

  易定国虽然身体瘫痪了,但他还是想享受正常人的待遇。当时敬老院没有及时帮他办理身份证,他有点不高兴,跟陈瑛反映,陈瑛听后很快找公安局联系,请公安局办身份证的同志上门服务,免费为他以及他的母亲办好了身份证。

  易定国是改革开放前致残的,到2009年已经37、38年没有出过门,株洲市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他记忆中的株洲还是从前的样子。为了让他亲眼看看株洲市的发展变化情景,陈瑛又找朋友联系,用汽车载着他从株洲市的四桥绕到一桥,经火车站再返回敬老院,让他参观了大半个株洲市的城区,他高兴得半天都没合上嘴:“株洲市现在咯样大、咯样漂亮了啊!”

  身未终,奋斗不能停止

  2014年3月,陈瑛为首报批成立了株洲市益云公益协会,协会团结了一批爱心朋友共同做公益。2015年7月,陈瑛捐出夫妇积蓄20万元,购买、装配了一辆为坐轮椅的老年人、残疾人服务的“无障碍出行”汽车,目前,无障碍出行车已经为400多人次坐轮椅的人提供了无障碍出行服务。残疾朋友说:“无障碍出行车不仅为残疾人提供了出行的自由,而且还为他们改变命运带来了希望,人格尊严得到了保障。”

  2015年,陈瑛以“公益陪伴我走向未来”为题,在株洲市委老干部局组织下,在株洲市辖五县四区的离退休干部中分享了自己为人民服务的心得和收获,得到了离退休老同志的赞扬。

  陈瑛每天出门,胸前都会挂着党徽,有人问他为什么出门还要挂党徵,他回答说“自我鞭策,群众监督”。有着50多年党龄的陈瑛还在以“不用扬鞭自奋蹄”的精神,带着对党的无比忠诚与感恩,继续努力为社会的兴旺发达、安定和谐尽力多做一些有益的事情。陈瑛表示,他向党宣誓的那天说的是为共产主义社会奋斗终身,所以,身未终,奋斗不能停止!(株洲日报)

作者:罗小玲
编辑:向胤蓉
来源:株洲文明网
分享到: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