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攸县第三届春节民俗文化节暨鸾山镇首届“展非遗文化·赏鸾山美景”活动,在鸾山镇新漕村乡村大舞台举行。据鸾山镇有关负责人介绍,近年来,鸾山镇每年举办各类文化活动5次以上,成为当地的文化盛宴。近年来,攸县将党建工作融入到文化建设中,充分发挥党组织、党员、党建活动示范引领作用,实现了文化繁荣和文化产业富民双赢。
将文化阵地建在老百姓的家门口,攸县在面积300平方米以上、覆盖人口300人以上的地方修建村民的“门口小广场”,配套建设篮球架、体育健身设施、音响“三大件”。截至目前,全县已建成有花木、能健身、可休闲的组级“门口小广场”130个,构建了县、镇、村、组四级文化服务网络。《人民日报》两次报道推介了攸县这一做法,并被湖南省文体局力推为全省民生样板工程。
攸县建成农家书屋304家,实现了行政村全覆盖。石羊塘镇谭家垅村高桥农家书屋实行“选窝下蛋”,选择和设立借阅分点5个,下出“五黄蛋”,并实行藏书定期流动制,吸引了众多青少年前来阅读借书,同时长辈的“陪读”让阅读群体翻倍增长,阅读成为当地群众生活中的重要内容。
如今,在政府有力推动下,攸县农村文化设施越来越齐全,文化生活越来越丰富,不少村民也纷纷自发投入文化发展,进一步丰富和壮大了群众文化。
攸县各级基层党组织因势利导,组织党员或指导、或引领,使其成为当地的文化领头人。鸾山镇地处偏远山区,文化生活匮乏。近年来,鸾山镇投入大量资金,建成集图书室、电脑室、篮球场等文体设施一体的综合文化站,建成乡村大舞台6个、健身场所20多个(处)、群文团体12个。曾先后被评为全国文化体育先进单位、全省体育先进乡镇、群众体育工作先进单位等。
攸县群众普遍反映,如今文化生活丰富了,打麻将的人少了,村民之间的矛盾纠纷也少了,乡村更和谐了。(株洲日报)
编辑:向胤蓉
来源:株洲文明网
- “党建+文化”株洲攸县农民文化生活日益“富足”
- “株洲最美乡村教师”陈满香:坚守一个人的学校
- 保障市民舌尖安全 株洲市新增20家放心粮油网点
- “要传播更多的正能量”李丽用沙子画出人生的精彩
- 株洲荷塘区社区矫正人员收到“法治大礼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