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苔花如小米,也学牡丹开。”
苔是隐花植物的一类,贴着阴湿的地方生长。苔藓开花时,尽管如同米粒那样大小,但它没有自卑、沮丧、怨恨,更没有低头,像牡丹一样勇敢地开。
聂春香就是一朵“苔花”。
3月21日,在盛康·国际颐养苑,记者见到湖南盛康养老产业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聂春香。她衣着简朴,个子不高,说话轻柔,初见给人弱女子之感。20多年来,这个“弱女子”却绽放出了美丽的人生光彩。
聂春香(中)和老人们在一起 图片来源:株洲日报
每个人都有低谷,自爱才能自信、独立
上世纪80年代初,年轻的聂春香从益阳教育学院毕业,如愿成为一所初中学校的英语教师。
1992年的一天,一次到株洲的偶然邂逅,她碰到了愿意付出所有时光去默默相守的男人。她这个心愿却遭到所有人的反对:因为那个男人是个盲人。
所有美好的相识被称作“一见钟情”,但聂春香笑着说,和丈夫盛国文初识应该不算,他压根就看不见。
盛国文当时在株洲市杉木塘化工厂医务室工作,为厂里的职工做一些医疗保健按摩。1993年,工厂效益不好,盛国文下岗了。
所有的艰辛如潮水般涌来。聂春香辞去心爱的教师工作,找娘家借了2000元钱,和丈夫一道在石峰区果园社区,开了“盛康保健盲人按摩店”。
门面很小,生意清淡,“头1个月,几乎没有生意,连60元一个月的房租都交不起。”
“拖欠的房租暂时不用交了,等赚了钱再给吧。”好心的房东看他们俩实在艰难,很是同情。
为了生存,心力交瘁。30出头的她瘦得不到70斤,抱孩子乘车,有好心人对她说:“奶奶,您坐吧。”
聂春香说,在最艰难的时候,她还摆起了路边摊:“那时最怕的是碰见熟人,怕别人问我为什么混成了这样子!”
她常和丈夫背着一张床,到湘天桥附近免费为人按摩。她还自制宣传单,白天牵着丈夫到人流多的地方发,晚上则上门挨家挨户送。
生意渐渐有了起色,“盛康”慢慢走进了大众视野。现在,“盛康保健按摩”已成了一家保健公司,在株洲市拥有一家总店,三家分店,为70多名盲人、200多名下岗职工及待业青年提供就业。
那些欲哭无泪的日子,聂春香用瘦弱的双肩扛过。“也许所有的低谷,都是顽强生命向上的台阶。”聂春香深有感触。
小小的“苔花”,也有大大的梦想
事业有了起色,聂春香首先想到的是回报社会。
2009年,她和丈夫拿出全部的积蓄,在王家坪成立了株洲首家民营养老机构——盛康托养中心。聂春香挑起了院长的重任。
家住原株洲化工厂的余爷爷,双目失明,孤身一人,生活艰难。聂春香不管多忙多累,都会抽时间去照顾老人,不收任何费用。余老非常感动,常对人说:“聂院长不是女儿,却胜似女儿。”
聂春香说,她有一个梦想:让天下所有长者,老有所养,乐享晚年。
接着,荷塘区601社区盛康居家养老(日间)服务中心、牛形山“长者照护之家”、盛康·国际颐养苑等养老机构相继在株洲、益阳成立。如今,位于芦淞区枫溪街道曲尺村的盛康·国际颐养苑已经初具规模,床位数达到1000张,成为全市规模最大的民营老年人供养机构。
从长辫子女孩到鬓有白发,从一无所有到回报社会,聂春香用成功的人生,为奋斗作了最好的注解。
聂春香说,每个人都是社会拼图里不能缺的那一块,就算弱小,也要有前行的目标和力量。(株洲日报)
编辑:向胤蓉
来源:株洲文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