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张敏在整理父亲遗物时,发现父亲的衣柜里存放着一只盒子。他打开一看,顿时愣住了:里面藏有父亲当年在部队时的立功状、嘉奖令等。他数了一下:荣立三等功4次、四等功4次,团通令嘉奖9次,军通令嘉奖1次。
5月3日,家住炎陵县霞阳镇的离休干部、92岁的老革命、老党员张文溘然长逝。
在父亲生前,张敏却从不知道父亲是一名战功显赫的老战士。张文和妻子一直没跟儿女提过这些。看到这一盒子立功状、嘉奖令,泪水顿时模糊了张敏的眼睛。
战功显赫,却从不让外人知晓
张文,1926年出生于浏阳市一个贫寒家庭。1947年1月,他在鲁南解放区参加革命,后来参加过莱芜、豫东、淮海、淞沪等战役。解放后,他又奔赴朝鲜,参加过抗美援朝。
在战场上,他不怕牺牲,英勇善战,负重伤两次,其左胸、腿部、臀部三处留下的弹片一直未取出。
他勤奋学习,思想先进,积极向党组织靠拢,于1949年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因在渡江战役中表现突出,于1949年8月提前转正。
虽戎马半生,但他对自己的过去却只字不提,除了老伴,儿子、孙子都不知情。
办事群众都以为他是“勤杂工”
1963年,张文服从组织安排,带领爱人和两岁大的儿子,从繁华的大上海来到酃县(现炎陵县)供销部门工作。一到酃县,他就主动要求到偏远的水口供销社工作。
此后,他就在炎陵扎下了根,先后在下村、策源等乡镇供销社和炎陵县外贸局工作。工作中,他对自己严格,对同事热情,是出了名的“标杆式”干部。
每天上班,他主动把单位里里外外打扫干净,房屋漏水他主动修复,灯泡坏了他主动更换。有些前来办事的群众,误以为他是“勤杂工”。
虽是单位领导,但他一直保持艰苦朴素的生活作风,经常穿旧军装。
为了解生产生活所需和及时收购农产品,他经常翻山越岭、走村串户。第一年,他走破6双解放鞋。
吃得亏吃得苦,数次放弃回上海的机会
张文属于三级甲等残废军人,身上一直留有弹片,因在抗美援朝期间,遗失了相关证件,导致一些应得的照顾、补贴没到位,他却从未向组织提出补办,平时更未向政府申请过补贴。
他心里时刻装着别人,唯独没有自己。当年,调工资是按职工人数比例进行的,名额有限,他总把机会让给别人。他说:“我在部队工龄长,工资比你们高,机会留给工资低、家里困难的人吧。”
其实,张文家不富裕,单位改制后,儿子儿媳下岗了,孙女大学毕业后一时没找到工作,家人让他去托关系找人,他严肃地说:“还有人比我们更困难,我不能给组织添麻烦。”
担任供销社主任期间,成千上万的农产品经他之手,但他儿子出生时,他却从未拿过一个鸡蛋回家。来自大上海的他,有几次机会可以调回去,但他都放弃了,他说:“山区更需要干部,既然来了,就踏实用心干。”(株洲日报)
编辑:向胤蓉
来源:株洲文明网
- 历时8月风雨无阻 株洲晚报志愿者教娃娃“画出新世界”
- “坳头村人王健康”带领村民开荒山 扶贫扶出“精气神”
- 株洲老党员张文战功显赫人不知 “雪藏”功劳半世纪
- 以党建为引领 株洲市中心血站4人摘得全国无偿献血金奖
- 株洲天元区83岁老党员 身患重病5年坚持义务教唱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