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有一些不期而遇的感动,让人温暖。12月4日,2018年11月“湖南好人榜”发布,30位好人上榜。其中来自株洲市的罗首章、刘增芳、易冉,分别获得“诚实守信”“见义勇为”“敬业奉献”好人奖项。
七旬老人罗首章
义务守护烈士墓二十载
图片来源:株洲晚报
在天元区高塘社区,有一个义务守护罗哲烈士墓的老人,他是罗首章。
无论是生者对死者的承诺,还是遵从父亲的遗愿,都归于良心的自我约束,他为此坚守20年。风吹不改,雨打不动,常常坐在墓碑旁,默默地打量着那些碑文,用他那满是老茧的手反复擦拭着。
从罗首章家里,能直接看到山上罗哲墓的情况。以前是被大树挡住看不见的,他为了好照看烈士墓情况把树给砍了。老人妻子何丽华说,他每天最常做的事就是站在这里,一动不动地望着山上的墓地。罗首章已到古稀之年,他说:“我会坚持到走不动为止,能走就一直会看守这里。”
“泳士”刘增芳七年义务救援
徒手拯救近十条生命
图片来源:株洲晚报
阿增大名叫刘增芳,因为他平易近人、老实厚道,大家平日里都亲切地叫他阿增。据了解,他参加义务救援已超过七个年头,在救援队员中若论经验丰富,谁都会想起他。据统计,这些年来他从湘江里已救起了近十条生命。
阿增的救援经历自七年前始,但要说真正让他开始对湘江救援充满记忆则要追溯到2013年。那年6月19日下午3时左右,一名32岁男子到天元区大桥下游泳,他游了不到40米距离,就向一位离他很近的陈先生求救,随后进入溺水状态,在水中艰难地挣扎,眼看着就要沉下水去。陈先生意识到事情的严重性,赶紧大声呼救。正在附近巡逻的阿增发现后,立即快速游向溺水者,一把托住他的脖子,一边告诉他不要惊慌,一边将他往岸边拖带。这时,两名会游泳的市民也赶到现场,三人合力将溺水者救上了岸。
过了一段时间,溺水者还未从惊魂中回过神来,呆坐了足足半个小时。在阿增的按摩帮助下,才定下心来。事后他坦承,要不是阿增及时施救,他恐怕会命丧湘江。
就这样,阿增忠实地恪守着守护市民、不畏危险、不计报酬的原则,一次次徒手托举起一条条珍贵的生命。
“电焊花木兰”易冉
18年电焊事业排头兵
图片来源:株洲晚报
一个开朗、爱笑的“80后”女子,竟然干了18年电焊,从当初一个差点辞职不干的“愣头青”,成长为高级电焊技师,中国中车资深“高铁工匠”,全国首届“十佳最美职工”,全国劳动模范,被德国媒体亲切地称为“中国电焊花木兰”。她的事迹被收入由国资委、中车工会编著的《一线英雄传》《高铁脊梁》两本书中。
在中车长江株洲分公司,女子电焊技师攻关队可以说是家喻户晓。如今,易冉作为攻关队队长,继续秉承“互传技艺、共同提高”的优良传统,经常利用业余时间组织队员交流理论学习心得,分享各自的电焊操作手法。攻关队的队员们分布在车厢制造12道焊接工序的苦、脏、累班组,这支集各项荣誉于一身的队伍,先后破解了大小20多道焊接难题。(株洲晚报记者 戴凛 通讯员 胡妮)
编辑:向胤蓉
来源:株洲文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