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进入7月中旬,株洲开启高温“烧烤”模式。烈日炎炎,却有那么一群人,他们头顶骄阳、不惧酷暑,依旧默默坚守在岗位上,用奉献和汗水诠释着奋斗的意义。近日,我们将镜头聚焦在这些高温下的劳动者身上,一起,向他们致敬!
【镜头一】焊接工:高温下焊花绽放
朱丽群正在进行焊接。图片来源:株洲日报 成建梅/摄
7月22日,气温持续攀升,人即使站着啥也不干,同样一身汗水。那种酷热,让你的每个毛孔都奋力张大,想排出热流引发的不适。
“真热啊”成为这几天人们见面的问候语。在中车集团车辆厂,却有一群人在接受“烤”验。
记者还未走进车间,便听见巨大的噪音,循着声音走进去,一股热浪扑面而来,车间内气温明显比室外温度高了不少。车间内都是巨大的机器、焊接好的汽车部件,空气的闷热加上机器运作起来散发的热度,让人顷刻间汗如雨下。
只见所有的工人都穿着长袖长裤,制服里面还要穿一件衣服,安全帽也必不可少。他们或在进行焊接,或在调节电压电流,或蜷着身子爬到汽车底板下检查焊接情况。
“我们的工作时间按生产任务来计算,如果生产任务没有完成就要加班,但每天至少要工作8个小时。生产任务紧的话节假日就不放假。在车间里,衣服都是干了又湿,湿了又干。如此反复,衣服上常常会结出汗碱。”焊接工朱丽群说,刚开始工作的几年,每到夏天她就会中暑,现在已经习惯了。
事实上,由于工作艰辛,在车间,焊工、铆工、车工多以男性为主,鲜有女性的身影,可朱丽群却在车辆厂工作了24年。
“我觉得做事就要做好。焊接工作看似无聊,也充满趣味。每当焊接得很好时,我便很有成就感。”朱丽群说。
【镜头二】交警:烈日下值守,他们成了“焦警”
曹伟在中心广场指挥交通。图片来源:株洲日报 刘平/摄
7月22日中午,烈日下的中心广场,不少行人撑起太阳伞匆匆走过,有一群人却坚持站在十字路口,不躲避炙热的太阳。他们是来自芦淞交警大队二中队的民警和辅警。
头戴警帽、双手戴着白手套、肩上挂着执法记录仪、扣子扣到颈部……上午11点45分许,25岁的辅警曹伟全副武装地站在岗亭,蓝色的制服早已湿透。
突然,在新华西路方向亮起红灯期间,曹伟发现有一辆货车闯了禁区。见状,他随即进入排队的车流中,拦下该货车,上前对驾驶员展开调查处理。
“站一会儿就脚底板发烫,特别是查车贴近引擎盖时,汗一下子就冒出来了。”曹伟说。
曹伟已从事辅警工作4年,在他眼里,户外站岗是必修课。
“除了能保障城市道路畅通,还能帮到不少路人。”曹伟回忆说,前不久,有一名骑车男子因为中暑脸色苍白。发现情况后,他迅速为男子送上十滴水、清凉油等防暑药品,并拨打了120急救电话,最终男子有惊无险。
“中心广场及周边路段是交通大动脉,越是天气炎热,我们的工作越不能松懈。”芦淞交警大队二中队中队长江峰介绍,该中队每天有16名民警和辅警在此值守,工作时间从早上7点20分持续到晚上9点30分。
“虽然我们会从交警变成‘焦警”,但只要看到城市变得畅通,一切都值得。”江峰说。
【镜头三】公路养护工:150℃高温下铺就黑色“地毯”
谭桃华与工友正在进行道路养护。图片来源:株洲日报
7月19日上午11点,还未到正午时分,室外气温已逼近36℃。在S329公路的航电枢纽段,49岁的谭桃华和几名同事正对一处道路进行修补,只见他们黝黑的皮肤上冒出一层汗珠,衣服上留下一块块盐渍。
“头上晒,地上烫,我们就当自己在洗日光浴。”顶着烈日作业的谭桃华打趣道。
谭桃华是株洲市城郊公路养护中心雷打石养护站的站长,从事道路养护工作已32年。由于上半年雨天较多,我市不少道路出现了病害。高温天气的到来,意味着谭桃华和同事的工作也进入“旺季”。
记者在现场看到,谭桃华先是将沥青面层打碎,形成一个深约10厘米、面积约4平方米的槽。随后,另一名工人把坑中的碎沥青清除。在坑槽周围的路面上,工人提前用切割机把坑割成规则的长方形。尽管切割机自带喷水,但切割时的热气依然弥漫在四周。
“别看开凿坑槽是机械化作业,其实挺辛苦的。风镐作业时震动非常大,感觉每块骨头都在跟着震动。”谭桃华说。
随着坑槽开凿完毕,拿风镐的工人直起身子,带着风镐退到一旁。接下来的重头戏到了。
谭桃华和工人们要迅速把车斗中的沥青倒入坑槽中,伴随着沥青料的涌出,一股让人感觉窒息的热浪再次袭来。
“别过来,这里温度很高,鞋底都会化掉。”见记者的位置有些靠近,谭桃华连忙挥手让记者远离。原来,摊铺沥青时的脚下温度可达到150℃以上,必须穿着特制的鞋子。
虽然明知温度极高,谭桃华和4个工人却不能退却,他们迅速围上去,用手中的铁锹把落在外面的沥青铲入坑槽里,一一摊平。随后,再用小型压路机来回碾轧,把沥青轧平轧实。终于,经过一个多小时的奋战,该处病害被解决了。
为了躲避高温时段,到了夏季,谭桃华和工友早上6点多便开始作业,赶在中午12点前结束,下午则选择2点后开工。
“即使这样,一天下来,我们身上总是湿透了又被蒸干。矿泉水要喝10多瓶,却一点小便都没有,全变成汗流了。”谭桃华说。
“工作这么辛苦为何能坚持下来?”记者问道。
“这份工作看着不起眼,可通过我们的努力能让百姓的出行更方便,也是件有意义的事啊。”谭桃华朴实地说。
【镜头四】快递员:每天收送100多件包裹
何岸抽空大口喝水。图片来源:株洲日报 马文章/摄
每天7点上班,核对每一件快递单上的收货人姓名、配送区域,并把货件装上车,再穿梭于大街小巷进行派件……入行7年的圆通快递员何岸做起这些来早已轻车熟路。
“每天收送快件有100多件,忙到深夜才能下班,‘快’是我工作不变的追求。”何岸说。
7月23日下午1点,热浪逼人。记者随同何岸坐上了热得发烫的电动三轮车,毒辣的阳光晒得皮肤一阵刺痛。坐在副驾驶位上,记者忍不住用包挡住脸,而没有采取任何防晒措施的何岸,早已被“烤”得黝黑。
几分钟后,我们来到黄河北路一家单位门口。门卫抬起道闸放行,何岸麻利地将三轮车停在一楼门口。
“快递送得多了,这些保安都熟悉了。”何岸边打电话边把包裹搬下车,再逐一拨打收件人电话。若碰到收件人不在,在征得对方同意后,他将快件放进了快递柜子里。
短短的20分钟内,他就送完了30多件包裹。顾不上喝水,他又马不停蹄前往下一地点。
“干这行就得跑得快,心中得时刻装着地图,用最短的时间把快递送完。”何岸说,每天上午10点和下午3点是收送件的高峰期,而这段时间恰好是太阳最烈的时候,所以每天出发前,他都要将货物分拣一遍,规划好最短路线,避免跑冤枉路。
“要加快进度了,不然就得吃罚单啦。”时间很快指向下午2点,何岸加快了干活的速度。
“日均工作10小时以上,只能在春节期间才能休假……”在何岸看来,“快递员的工作不好做”。可再苦他也能嚼出甜味来,每当收件人朝他微笑或致谢时,他觉得所有的疲劳都一扫而光。
“哪个工作都不轻松,要赚钱肯定会累,我目前还没有考虑离开快递行业。”何岸说,现在快递行业发展快,趁现在身体还吃得消就多跑点,等攒一笔钱自己开个快递网点,为家人创造更好的生活条件。
【镜头五】高空“蜘蛛人”:每天8小时高空作业 为高楼大厦“洗脸”
徐兵和同事正在清洁高层建筑外墙。图片来源:株洲日报
当大多数人坐在空调房里时,却有一群人头顶烈日,仅靠几条安全绳做保障,为城市各个高楼大厦“洗脸”。由于长年攀爬高楼,他们被称呼为“蜘蛛人”。
7月22日临近中午,在天元区某高层住宅区,“蜘蛛人”徐兵与同事“游走”在高层建筑墙壁上,手持刷子洗刷每块外墙玻璃。同30多层的高楼相比,他们就像是风中飘零的叶子,一举一动让楼下观望的人心生余悸。
20多分钟后,徐兵降到楼下,黝黑的脸上满是汗珠,安全帽顶上雾气腾腾。他拿起随身携带的水管往脸上和脖子里浇水,时不时往嘴里灌几口,黑色的高筒雨靴粘上的水珠几秒钟就消失了。
“我们每天工作8小时,高空中更加闷热,让人感觉仿佛置身在蒸笼中。”徐兵告诉记者,在超过10层的建筑高层作业时,当人悬空于外结构面,突然刮起的风,可以把人吹飘数米远。而经过烈日暴晒的玻璃外墙或是钢结构体,反射光十分灼人,表面温度直逼50摄氏度,宛如手贴在“烤盘”上。所以,一般他们最多工作3个小时就得下班或者换人,同时,随身还会备上一些风油精、藿香正气水等降暑的药物。
高空清洗的风险性极大,许多人对这个职业望而却步。说起第一次上高楼清洗的场景,徐兵记忆犹新。
“起初不敢和家里人说,一直偷偷告诉他们是在工地做事。”徐兵清楚地记得,有一次在天台固定安全绳的地方,有锋利物割坏了安全绳,所幸在场其他工作人员及时发现,迅速将清洗人员下降到地面。此后,每次开工前,他都会仔细检查安全绳是否完好,天气情况如何,确保情况安全可控再工作。
“干这行,非得大胆心细。最开始,我们清洁的最高的楼也就10来层,现在30多层的高楼司空见惯了。”徐兵称,辛苦且高风险的工作,也不全是苦味。这些年,他见证了株洲日新月异的变化,收入也逐年看涨。
“以前几十元钱一天,现在一天能拿400多元了,超过200米的建筑能拿1000元一天。”徐兵说。
【镜头六】环卫工人:每天汗水浸湿衣裤,最大的敌人是中暑
正在清扫路面的兰雪花。图片来源:株洲日报 温琳 钟齐/摄
连日来,株洲气温节节攀升,最高气温达到了37℃。人们都想着法子避暑乘凉时,作为城市美容师的环卫工们,却顶着烈日,不厌其烦地清扫着“烤人”的马路,为了这座城市的洁净而努力。
兰雪花是一名环卫工,每天上午6点,她全副武装,骑着快速保洁车,手拿不锈钢垃圾钳或者扫帚,准时出现在责任路段——建设南路,来回捡拾和清理两侧路边的垃圾。
21日上午10点多,记者在天元桥下见到她时,汗水已浸湿了她的衬衫。
兰雪花今年53岁,来自醴陵市左权镇,在马路上已奋战了19个年头,以前负责清扫摩托车大市场一带,后来转战株洲火车站,现在成为仁仁洁芦淞分公司的一名环卫工组长,负责建设南路和沿江路部分路段。
虽说是组长,兰雪花肩上的担子更重了,尤其到了夏季。
“这是我们最难熬的季节。”兰雪花说,特别是中午,在太阳下站一小会儿,就已经浑身是汗,虽然环卫工作服可以防晒,但也闷得慌。
为了应对烈日,兰雪花会“全副武装”,穿好长衣、长裤、布鞋和环卫服等。在她看来,这些装备不仅能避免晒伤皮肤,还能防止蚊虫叮咬。
“除了烈日,工作量也增加不少。”兰雪花说,进入夏季,瓜果类垃圾增加不少。有时一天要清理好几吨垃圾。下班后,衣服已全部湿透。
高温和巨大的工作量,让中暑成为环卫工们的大敌。除了带上一壶自制的冰镇开水,兰雪花还会准备一个小药箱,里面装有藿香正气水、清凉油等防暑药品。
“我自己在工作时都中过暑。”兰雪花说,从事环卫工的人群年龄都偏大,作为组长的她要随时关注工友们的身体状态,“去年有一名年纪大的环卫工因为中暑突然倒下,还好送医及时。”
“虽然这一行又脏又累,但总得有人干。”兰雪花说,如今,市民对环卫工的态度也有了转变,不仅路边丢垃圾的人少了,不少商家还给他们提供凉茶和临时休息地。每当听到市民夸她负责的路段“干净”或者“环境真好”时,又觉得自己充满了干劲。(株洲日报记者 成建梅 刘平 刘琼 温琳 马文章 实习生/贺思焱 戴丽逦 钟齐 贺鸣萱 陈祯毓)
编辑:向胤蓉
来源:株洲文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