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株洲黄顶恒:满腔热血书写人间大爱
株洲文明网 2019-03-15 10:57:00

  在我的面前有这样一组数据:至今为止,黄顶恒已在株洲献血59次,献血量达23000毫升。起初他是献全血,一年只能献2次,转为献机采成分血后,他的献血频率在增加,现在,每个月都从云龙赶到血站献血,已成为他的生活习惯。

图片来源:株洲文明网

图片来源:株洲文明网

  为一睹这位献血达人的芳容,笔者几经周折终于在一个初春的午后与他联系并对其进行了采访。见到黄顶恒老师的那一瞬间,他那高大魁梧、朗阔结实的外表下,蕴含着朴素、随和、谦恭且平易近人的强大气场。与人交流他语速低缓但铿锵有力,有着十足的底气,在轻言轻语的同时,时不时冒出诙谐幽默让人忍俊不住言语,使得原本沟通交流之间的一些沉闷氛围瞬间化解。

  黄顶恒这位从农村成长起来的普通青年教师,并没有多少激动和豪言壮语,而是十分平静且谦逊的交谈:“我进行无偿献血纯粹是一种爱好,也完全是为了完成自己多年来的夙愿和使命,如果能够帮助需要进行输血的病人挽救生命,我将感到莫大的荣幸”。言语之间是如此的自信和淡定。

  黄顶恒老师这种谦恭和朴实的人生“三观”形成,主要源于他自小就有着良好的家庭教育和自身艰苦的成长历程。他小时候在农村长大,生活的圈子相对来说都比较单纯,且乐于助人,这种无私奉献的精神,一直在感染和熏陶着黄顶恒老师成长的心灵之路。

  “黄顶恒老师原来是我的学生,读书时就是个特别实在的孩子,能吃亏,能吃苦,家住鸡嘴山,离学校10多公里,他每天跑步上学,真是打心里佩服,他在工作上从不抱怨,不计报酬和得失,”已经是教务主任的陈秀红老师,说起黄顶恒满脸的自豪和赞许,“现在,能有这种精神风貌的人真是很难得了。”

  其实,十多年前的2005年,当时黄顶恒还在江西南昌的华东交通大学读书时,就开始了无偿献血的光荣之路。

  “大学生活是丰富多彩的,那天正好是周末,我和寝室的三位同学,在好玩中拥有一份满腔热情,相约一起前往市区参加献血。当时年青也没有献血经验,虽然有点小紧张,但听说到献血可以挽救他人生命时,我就毫不犹豫地勇敢捋袖成功献血400ml。从此之后,每隔半年,就去学校附近的献血点献血,无形中好像成了我的一种使命。”黄顶恒老师诙谐幽默地如是说。

  实事上,黄顶恒自2008年从大学毕业后,他相继在株洲县几个偏远乡村担任体育老师长达8年之久。在这期间,一方面,他全心全意做好教师本职工作,以一个人类灵魂工程师的圣神使命教育学生,得到所在学校领导和同事的一致好评。另一方面,尽管乡村献血等各方面的条件限制,但他始终没有放弃无偿献血的义务之举。虽然离献血点较远,但一有时间和机会,便会主动去采血点献血,并留下联系方式,只要接到血站医护人员说“患者需要AB血型血小板”的电话,无论有多忙,他都会放下手中的事情赶到血站。

  黄顶恒老师说,记忆中有一天,因病患人员情况紧急,株洲市中心血站机采室的工作人员打电话邀请他参加捐献机采成分血,他毫不犹豫满口答应。当时还在龙凤中学,离市区100多公里,他辗转近两个小时的车程来到机采室,经过一个多小时,成功捐献2个治疗量的血小板。

  2011年11月,黄顶恒与相爱多年的女友周杨喜结连理,步入婚姻的殿堂。 2013年9月,他们的第一个宝宝出生,为这个幸福的家庭增添了无限的欢乐。如今黄老师已经是拥有一男一女两个孩子的家庭顶梁柱。俗话说:每一个成功男人的后面都站着一位默默付出的女人。黄老师这个普通的老师家庭依然如此。他们相互支持,相濡以沫地过着美好的家庭生活。他爱人在照顾一家人生活起居的同时,对于黄顶恒老师的无偿献血更是鼎力支持毫无怨言。在笔者采访过程中,得知双方父母对黄顶恒的无偿献血义举给予了很大的支持。

  2016年7月17日,攸县中医院一名AB型年轻产妇因胎盘植入引起大出血,生命危在旦夕,急需机采血小板救治。黄顶恒第一时间得知紧急招募的信息,为争取患者的救治时间,他挂断电话立即向单位领导请了半天假,火速赶往市中心血站机采室,并成功捐献2个治疗量血小板,他和众多爱心献血者一起将产妇从死亡线上拉了回来。

  由于成分血半个月就能采集一次,近两年他就没有间断过,目前为止,他的献血总量已超过23000毫升。我们无法统计,这腔满载着爱的热血,不知挽救了多少条鲜活的生命,流淌在多少恢复健康的肌体中!

  而今,调来龙头铺中学工作的黄顶恒,距离献血点更近了,有了更多时间参与到爱心献血活动中去。他经常到采血队做义工,宣传无偿献血的意义。平时话语不多的他,这时却言辞恳切,声情并茂,总是感动到很多人。护士熊小静由衷地赞美道:“与黄老师相处,如沐春风,柔柔的,不禁意地就能觉到温暖,虽然他做的都是一些小事,似乎不值一提,但却帮助到很多人,体现出人生的高度。”

  黄顶恒,一名普通的农村青年教师,满载着爱的正能量,用自己的一腔热血,诠释着人生价值,书写着人间大爱!

作者:唐臻科
编辑:向胤蓉
来源:株洲文明网
分享到: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