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湘光,男,1970年8月14日出生,退伍军人,系株洲云龙示范区学林街道响塘社区余家冲组一名共产党员、现担任党支部小组长职务。刘湘光同志自1992年退伍回到响塘社区后二十余载,一直以一个共产党员和军人的身份严格要求自己,把对党和部队的热爱化作一股对人民群众的热情,二十年来,他无私奉献,热心志愿服务,经常做善举、为人民群众排忧解难,得到当地群众高度好评,大家都说“刘湘光乐于助人、品德高尚,值得大家学习和赞美”。
一、无怨无悔、潜心志愿服务
“喂,刘湘光,你现在有空不,能帮我送一罐液化气来不”,这是社区杨家桥组老妇女主任周广能给刘湘光打过来的电话。接到电话后,刘湘光连忙把手上的活交到妻子手上,“周主任家做饭液化气没了,我要给她送过去,”“你不能做完这点事再去吗?妻子有点埋怨的说了句,”“你不知道周主任家就两个老人在家吗?两个儿子住在城里,一时半刻回不来,现在不给她送过去,她一定会着急的,况且她老公有个到点就要吃饭的习惯,要不然会引发老胃病的。”就是类似这样的情况刘湘光一年要接到几十次,他都是无怨无悔的帮了这家又帮那家。
刘湘光同志于1991年在部队就加入了中国共产党,退伍后将党组织关系转入响塘社区支部,他积极参加党组织生活及社区各项活动,尤其是开党员会议时,遇到年龄较大的老党员或身体行动不便的党员,他总会自觉的提早在他们家门前等候,不计报酬的会前接、会后送,生怕老人摔跤,总是搀扶着他们上下车,直到他们安全达到目的地,刘湘光长期都是这样坚持着做;每到有党员集体活动时,他总是穿梭忙碌,哪里有脏活累活,哪里就有刘湘光的身影。
响塘社区每遇到有自然灾害,刘湘光都能与党员群众一起走在抗洪抗旱救灾的第一线,白天晚上都守在灾害发生现场,不辞劳苦的奋力工作着。2016年5月份的一个傍晚,住在响塘社区五间塘水库旁的宋建辉发现水库有垮塌的危险,连忙报告社区,接到消息的村委立刻组织力量准备抢修,正在吃晚饭的刘湘光听到消息,顾不上没有吃完的晚饭,第一时间赶到现场。当时五间塘的危险状况可以用惊险来形容。刘湘光不顾危险的领着抢修专业人员查看险情并详细介绍水库的地形结构,经过专业人员的查看,水库堤坝非常的危险,马上会有垮塌的可能,必须立刻将生活在水库下游的居民撤离到安全地带,才能保障群众的安全。为了抢夺时间,刘湘光立马和社区工作人员,拿着喇叭在集中居住区广播通知,但不见效果,出来人的就是看看热闹,没有意识到事态的严重性,并没有想撤离的意思,这可急坏了刘湘光,只好和社区工作人员一起再次挨家挨户的敲门劝说,真的是说得口干舌燥都顾不上喝口水,当走到荷家园组的一位老人家里,因为老人家的腿受伤躺在床上,不愿离开,“儿子又不在家,这个情况你要我怎么走,走到哪里去吗?”刘湘光二话不说背起老人就往临时救助点走,天雨路滑、加上又是晚上,刘湘光全身基本上都湿透了,把老人撤离到安全点足足用了半个小时,等撤离完所有下游人员已经是凌晨两点多了,大多数人已经都是筋疲力尽了,就在安全区域内等候着调派,刘湘光顾不上休息,再次来到现场参与抢险,直到天亮。经过抢险机械挖开缺口,五间塘暂时保住了,但还是随时会有垮塌的可能,现在有专业的抢险队伍在指挥,缺少的就是采购抢险物资的人员,刘湘光主动报名,开上他的工具车,和其他工作人员一起到市场来回跑了四五趟,把所需物资按时按量的准备到位,刘湘光就是这样为抢修争分夺秒的埋头苦干着,终于在所有人不懈努力下,保住了五间塘水库堤坝,保障了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因为社区的大部分水塘原来都是用来春耕储水,近几年,种田的越来越少,江家坝水塘承包给外地人作为休闲钓鱼使用,因年久失修,水塘受雨水冲洗的影响一下就垮塌了一大半,刘湘光再次投入在抢险第一线。水塘垮塌这可急坏了鱼塘承包人,今年投入的十多万元鱼一下要跑光了,站在岸上干着急,刘湘光看到这种情形,迅速开车跑了两个养鱼基地借来渔网,挡在堤坝下,为承包人把损失降到最低,鱼塘承包人感动得热泪盈眶,刘湘光总是默默地为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保驾护航。
二、以身作则、增进邻里和睦
记得那是2008年的汶川地震灾害,社区发动全体党员干部带头捐款,奉献一份力量。刘湘光当时的经济条件不是很好,家里有年迈生病的父母,还有刚刚出生的儿子,也正是需要用钱的时候,但他克服了自己的困难,积极向灾区捐献了两百元钱。
社会有困难都要帮助,何况是自己的邻居呢!在刘湘光家居住的组上30多户家庭中,基本上都很困难,不是大家不勤奋,而是因病致贫。就像杨新林家,家里的收入除了最低生活保障外,就是靠他一人在外打临工,每月大概就是一千多块钱,妻子的病一月就要花费两千多块钱,还有两个小孩正在读书 ,家里还要日常生活开支,家庭重担压得杨新林喘不过气来,对生活都失去了信心。刘湘光想到杨新林的困难,作为邻居应当鼓励并且帮助他度过难关,刘湘光不但多次自己对杨新林家进行物资和经济慰问,还号召全体党员给予帮扶,为杨新林家送去温暖,送去信心和希望;邻里相帮,患难相恤,除了杨新林家,有着同样家庭遭遇的倪光华家,也是妻子身患尿毒症,每月两次的透析,把家中积蓄花光外,现在已是债台高筑,家有不测风云,2017年年底,在加油站打工的媳妇曾荣又患上了脑动脉瘤,需要尽快手术。刘湘光除了上门慰问捐款,精神鼓励,帮助他们树立信心克服困难,战胜病魔外,他看到倪家这种特困情况,不是一人和几人能帮得到的,就出谋划策,帮助他们申请社会救助,那样会对这个家庭帮助更加有利,在申办过程中,刘湘光带着老人跑了这个部门又跑那个部门,最后倪光华家获得了几万元的社会捐款,暂时减轻了一部分负担。刘湘光就是以自己的行动践行了互助、友爱,奉献精神。
三、诚信友善、诠释党员本色
说到诚信友善,刘湘光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一名基层普通党员为民服务的优良形象,深得社区居民及外来务工人员的好评。
说起刘湘光,在外来务工者中,知道他的人还真不少,因为刘湘光家在社区内经营了一家多元化商店,为了方便众多的外来务工人员的生活起居,刘湘光商店代办了手机交费和邮件代收业务。一次一位在社区东盛砖厂外来务工人员来刘湘光的代办点交纳话费时,不慎将两百元钱掉在地上,等刘湘光发现交费人早已走远,刘湘光连忙关起店门追到砖厂把丢失的钱交到那人手上,让那位务工者感动不已,“刘老板你真是个好人呀!”
刘湘光想到这些外来务工 人员也不容易,来到一个陌生的地方谋生,什么也不方便,所以每次有砖厂务工人员来商店,他就会跟他们闲聊一下,要他们有困难可以来找他,他会尽力帮忙,并要他们留下他的电话以便联系。就在2017年的一个晚上,响塘砖厂的一个务工者的小孩高烧不退,他抱着小孩在社区小诊所看诊,小诊所不敢接待,要他们马上去大医院,这个时候了,自己又没有汽车,怎么去大医院呀?在情急之余想到平时刘老板说的会帮忙,家人抱着试试看的想法打了一个电话给刘湘光,接到电话的刘湘光一边安慰他们,一边穿上外套就往车子里钻,不到二十分钟就把小孩送到了医院。小孩康复后一家人给刘湘光送过来一百元车费,刘湘光生气的丢回给他们,“我说了只要是力所能及的我都会帮忙,怎么会收你们的钱呢?你们也挺不容易的。”就是这些真实事件让外来务工人员传为佳话。
一个人做点好事并不难,难的是能够长久坚持,刘湘光正是一个持之以恒的人。他就是这样一直怀着一颗炽热的心,全心全意的做着他认为普通而平凡的事情,他的事迹也许很平凡,但在平凡中却闪耀着光芒,闪耀着中国人勤劳朴实、诚信友善、互助友爱的光芒,闪耀着一个共产党员高尚品质的光芒。(云龙示范区文明办)
编辑:向胤蓉
来源:株洲文明网
- 刘湘光:退伍不褪色 二十年的助人之路
- 株洲云龙示范区龙头铺街道开展家庭医生进社区活动
- 株洲云龙示范区零创空间:七彩香囊忆清明
- 云龙财政国库集中支付核算中心获全国巾帼文明岗
- 省市作家采风 “今日云龙”征文启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