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攸县:一个生态县的“垃圾革命”
株洲文明网 2020-08-13 09:32:00
  找一处无人的山头,将垃圾成年累月堆放至此,曾是许多农村垃圾处置的真实写照。
  2018年起,株洲市城管局将非正规生活垃圾堆放点整治工作作为农村垃圾治理的重点,结合实际确定整治模式,实现“一处一方案、一处一特色”。上月底,攸县29处非正规垃圾堆放点整治工作全面完成,曾经的垃圾山经过技术化处理,摇身一变成为绿色生态园。
  不过,治理工作也给县域管理者带来新考验:新产生的垃圾怎么处置,尤其是一些偏远山村,山高路远,该如何降低当地的垃圾运输成本?日前,记者跟随市城管局垃圾监管处有关人员赴攸县寻找答案。
  垃圾分类兑换礼品
  在攸县网岭镇里旺村,家家户户门前都摆着三个垃圾桶,里面分别装着可回收垃圾、有毒有害垃圾以及其他垃圾。“吃剩的饭菜和瓜果皮扔在一个桶里,电池、过期的药品集在一个桶里,不用的废纸、易拉罐、衣服可以回收卖钱或兑换积分。”村民李娭毑今年70多岁了,对于生活垃圾如何分类,她十分清楚。
  为有效处置生活垃圾,攸县紧扣源头,从源头上减量,在每个乡镇选取先行示范点,试行垃圾分类。
  “可回收垃圾和有毒有害垃圾由村里的环卫队每天上门收集。”里旺村被选为当地垃圾分类示范点,村党支部书记张向东介绍,收回的垃圾运送至村里的再生资源回收站,每收一户,就会在登记簿上记上相应的分数,当分数积累到一定额度可兑换礼品,提高了村民们的积极性。
  “今年疫情期间,村里特意准备了口罩、84消毒液等积分兑换礼品,深受村民的喜爱。”张向东说。
  在试点村的基础上,攸县积极开展垃圾分类工作,基本建成了一套“户分类、村收集、镇(乡)运输、县处理”的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理机制。
  垃圾处理化整为零
  收集的垃圾若直接运至县垃圾填埋场,不仅效率低,而且运输成本不菲,怎么办?一些乡镇试行市场化运作,由村民自建专业垃圾中转站,提高效率,节约成本。
  前不久,在新市镇何岭村岭下组,村民袁建方自筹70万元,建设了一座压缩式垃圾中转站。附近村组的垃圾收运至此后,经过设备垂直压缩处理,原本蓬松的垃圾被压成一坨坨“垃圾块”。
  “新市镇8万多人口,距县里的垃圾填埋场大约30公里。如果直接将镇上的垃圾送至填埋场,一天根本送不完,运输费用更不用说。”攸县乡村振兴服务中心负责人介绍,经过压缩中转后,一天只要拖两车,运输成本大大降低。不仅如此,由市场化运作的中转站设施完善,措施到位,垃圾及时清运后,村民居住环境得到改善。
  攸县还积极筹建分散式生活垃圾热解炉,将各地的垃圾处理化整为零。
  “既然将垃圾转运至填埋场这么麻烦,何不将其就近在当地处理?”上述负责人表示,该县正规划在乡镇一级建设垃圾热解炉项目,项目采用目前较新的热解工艺对生活垃圾进行无害化、高标准处理,热解后的垃圾量仅为初时的5%,可大大缩减垃圾运输、处理的难度和成本。
  如今在攸县,垃圾成堆、臭味熏天的现象正逐渐消失,一幅美丽、宜居、整洁的乡村画卷正徐徐展开。(株洲日报记者 任远 通讯员/李杰 潘洁)
作者:
编辑:向胤蓉
来源:株洲文明网
分享到: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