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株洲文明单位巡礼】一个志愿者的"红色之旅"
株洲文明网 2017-06-10 22:06:00

  

株洲"献血冠军"田颖 图片来源:株洲市中心血站

  “或许我不知道你是谁,但我知道你一定是在生命最危险的情况下才需要我们的帮助,我很健康,我愿意献血……13年来,她‘为爱举手’,累计献血111次,献血总量6.24万毫升,相当于自身血液总量的16倍……”

  6月7日,中国文明网的“好人365”专栏,以如此感性的语言,隆重推介了株洲市女子“献血冠军”田颖。

  一个今年57岁的普通退休女工,一个只是想尽力帮助一下别人的人,不曾想却用“坚持”成就了一个壮举。

  “所谓这样那样的荣誉,都不是我想要的,我只是做着自己喜欢做的事。”对外界所有的赞誉,田颖似乎并不在意。

  “一次‘看热闹’,引我走上了献血之路”

  5月11日下午,在株洲市中心血站,田颖又一次平静地躺上献血椅,伸出那只已经留下许多针眼的左臂。看着红色的液体缓缓充盈了血袋,她脸上露出欣慰的微笑。这是她的第111次献血。“111”又可读作“幺幺幺”,听起来如同“要要要”,形象道出了她“我要献血”的迫切心情。

  13年来,她就是以这种“我要献血”的自觉,书写着美丽的“红色人生”。

  有趣的是,就是这样一个将献血事业几乎做到极致的人,44岁之前居然还患有“献血恐惧症”。

  田颖出生于普通职工之家,是中盐株化集团公司内退职工。以前,她总听周围的人说,献血会伤元气,会感染其他病等等。有时候,同事们非要拉她去献血,她也总是以“自己贫血,献血头晕”等理由搪塞过去。

  然而,一次偶然的经历,彻底改变了她的态度。

  那是2004年4月4日,她到株洲芦淞市场南大门购物,出来发现路边停着一辆献血车。她本来是想上前看看热闹,不想护士却以为她是来主动献血的,热情地上来打招呼。生性善良的她不好意思拒绝,就咬牙伸出了左手臂,献了第一次血。

  “本来是看热闹去的,就这样阴差阳错引着我走上了献血之路。不过,这第一次献血,使我感到献血并不是想象的那样恐怖。”田颖说。

  其实,她能走上献血之路,并非偶然。因为,她丈夫早就是一个献血志愿者了。

  她丈夫叫侯经鸣,是一名从1998年就开始献血的志愿者,已献血82次,是“全国无偿献血奉献奖金奖”获得者。为了使妻子也加入无偿献血者的队伍,之前他就一直在做工作,但效果并不好。

  田颖说,对她触动最大的还是一次去株洲市601医院的经历:“那一次,我到株洲河东的601医院看望一个病人,碰到在医院工作的弟妹。她告诉我,早几天,一个癌症病人大出血,十分危险,直到几个人无偿献血,才挽救了生命。那时,献血者的名单是公开的(现在不公开),名单中有我丈夫的名字。那一刻,我就想,一次献血就能救人一命,太了不起了。”

  是偶然,更是必然。田颖的“红色之旅”就此开启。

  “我没有钱做慈善,用这种方式帮助别人也很好”

  “说实在的,我自己都没想到能坚持13年。这中间的事情真是一言难尽。”田颖说。

  献血是大好事,却并非每个人都理解支持,流言不断,误会难免。开始的时候,常常这个讽刺她“你是不是献血有瘾呀”,那个劝她“身体搞垮了不值得”,还有人干脆质疑“你是图什么嘛”。

  委屈过,犹豫过,但她从没有退缩过,哪怕是在最艰难的日子里,她也是依然坚持,捋袖献血。

  而最令她感动和欣慰的是,尽管社会上有诸多的议论和不解,但家人却一直坚决支持她。大女儿体质不好,不宜献血,就经常做一些服务性工作。小女儿在她的影响下成为献血志愿者,两个小姑子也加入进来。这样,他们一家就有了5个无偿献血者。

  有趣的是,热心献血的小女儿还因此收获了爱情。

  一次,她小女儿献血时,正好旁边一个小伙子也在献血。闲聊中,得知对方都没有对象,一丝情愫便悄悄地在两个年轻人心中开始萌芽。几次接触之后,又经热心人不断撮合,两人确定了恋爱关系,不久就结婚了。这样,田颖一家有了6个献血志愿者。

  自己的坚持,家人的支持,使田颖树立了长久坚持的信心,也使她在关键时刻从不缺位。

  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发生8.0级大地震。看完新闻报道,她就在第一时间赶去献血屋献血,随后又不顾疲劳参加献血屋的志愿服务。小小的献血屋一时间“人满为患”,工人、干部、大学生、普通市民,还有很多外地游客都纷纷赶来,踊跃献血。

  看着他们急切的样子,田颖也很受感染,一直忙着不停地给他们递水,指导填表,发放纪念品,帮助消除他们的紧张情绪。一整天过去,等她回到家时,已经是晚上十点多了。刚刚献血,加上忙碌了一天,她一进门就感到头昏眼花,腰酸背痛,但心里却非常快乐。不想吃晚饭,也没有力气洗澡,带着满足的微笑,几分钟就进入了梦乡。

  这些年,献血成了田颖生命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在了解了她的经历之后,一些人不免感到奇怪,你是不是献血献上瘾了?

  “每次献完血,看到医院发来的消息,知道自己的血液又挽救了一条生命,那种快乐是旁人无法想象的。所以,表面上我是付出了,实际上我是收获了。不是指那些荣誉,而是指我内心深处的那种满足和愉悦,它使我时刻感受着一个人的生命价值。”她说。

  “我不能像大企业家那样,用钱来做慈善,但我下乡当过知青,身体好。通过献血帮助别人甚至挽救他人生命,这也很好哦。”她经常说。

  “国家规定献血可以献到60岁,我还早着呢。只要身体和政策允许,我一定要献血献到60岁。”她不止一次说。

  “自己献100次血,不如动员100个人献血”

  “上个月,我在即将满60岁的时候,献了人生最后一次血。今后,尽管我不能献血了,但我还是志愿者,会动员更多的人献血。现在,我很充实,很快乐,这要感谢田颖,是她鼓励了我。”说这话的,是与田颖同在老年艺术团的退休干部刘美。

  刘大姐第一次献血是1998年,比田颖更早,但之后就中断了,直到几年前认识田颖后,才又重新加入无偿献血队伍,从此就一直没有中断,坚持到年满60,为自己的献血生涯划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

  早在2008年起,无偿献血者田颖成了一名无偿献血宣传员。由于成绩突出,两年后,她被选为株洲市红十字无偿献血志愿者服务大队培训分队队长,成为了无偿献血的“代言人”,经常应邀到县市区讲解献血知识,培训志愿者,甚至还走上株洲多所高等院校的讲台现身说法。

  “自己献100次血,不如动员100个人献血。”田颖说。从在别人的动员下献血,到自己坚持献血,到动员更多的人献血,她不断延伸着自己献血之路。

  黄月英是田颖发小,又是当年在企业工作时的老同事。内退以后,在田颖的动员下,黄月英也成为一名出色的志愿者。两人经常利用娱乐跳舞时间,在一些公共场合动员别人加入无偿献血者队伍。田颖最多一天招募过30名无偿献血者,而黄月英的纪录是29人,与老姐妹不相上下。

  尽管招募人数不少,但事情并不是人们想象的那样顺利,委屈、挫折是家常便饭。面对田颖她们的动员,有些人会不理解,有的会大骂“抽什么抽,抽死了你负责”,有的则是不耐烦听下去,只说了几句就大喝“不听了,滚出去”。

  委屈归委屈,但令田颖感动欣慰的是,绝大部分人还是愿意奉献爱心的。

  株洲汽车工程学院的一名学生听了田颖讲述自己的经历之后,也成为一名坚定的校园志愿者,在学校动员了许多同学献血。毕业后,这名学生还准备应聘到血站工作,田颖知道后,苦口婆心地说服他还是从事与自己专业有关的工作。现在,这名已在外地工作的学生还经常与她联系,交流献血志愿者的心得。

  2015年7月,株洲市红十字无偿献血志愿者服务大队改选换届,田颖成功竞聘为无偿献血志愿者办公室主任。现在,她每周一、三、五都要到血站办公,负责志愿者资料管理、志愿者工时统计、志愿者培训、志愿者活动策划等工作。说是“办公”,实际上也没有工资,本质上仍然是一个志愿者。

  有人给她算了一笔账,从2008年至今年5月,她的志愿服务工时已达4500小时,动员的献血者达到数千人之多。

  献血,充实了田颖的人生,也给她带来诸多荣誉。早在2008年,她就获得中国红十字会颁发的“生命奖牌”。2014年,她分别荣获国家级“五星级志愿者”、省“优秀红十字志愿者”称号和无偿献血志愿者“终身荣誉奖”。同时,她还是“湖南好人”、“感动株洲”十大人物、株洲市“道德模范”,2017年3月她更是被评为“中国好人”。

  在田颖这样的志愿者的努力下,现在,株洲市红十字无偿献血志愿者服务大队是株洲市900多个公益组织中最有特色的一支队伍,曾得到中央文明办的高度评价。目前,株洲市已连续8次获得“全国无偿献血先进城市”的称号,全市街头献血者自愿无偿的达80.16%,比例居全省第一。

  “她身体里流淌的不仅是血液,而且是温暖人心的力量,是熠熠生辉的人性之光。”在田颖成为“中国好人”之后,一名文化学者专门撰文推介她。(湖南日报)

作者:周怀立 刘昕晨 罗莉娜 谭宁
编辑:向胤蓉
来源:株洲文明网
分享到: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