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株洲文明单位巡礼】株洲市财政局固本强基 行稳致远
株洲文明网 2017-05-24 17:32:00

定期组织局理论中心组集中学习。

组织财政系统“两学一做”知识抢答赛。(本文照片均由株洲市财政局提供)

  编者按

  2015年3月,株洲荣膺“全国文明城市”称号,同时也是全省唯一一个首次获得提名资格就被正式命名的“全国文明城市”。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成功,凝聚着全市多年以来的艰苦奋斗和辛勤付出。目前,文明创建工作仍然在该市不断深化。为了展示株洲市文明单位文明创建的成果,湖南日报将连续报道该市文明单位的创建成果和经验,请持续关注。

  财政收入,是一个地方经济发展的晴雨表。

  2009年,株洲市财政收入首次突破100亿元,2012年突破200亿元,2016年再破300亿元大关,达到312.8亿元。

  靓丽的数据背后,也有株洲财政人的辛勤工作与付出。

  近年来,株洲市财政局主动适应新常态,积极应对新挑战,知难而上,克难而进,深化财税改革,硬化任务落实,着力推动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补短板、防风险,认真履行了株洲市委、市政府赋予的职责,圆满完成了株洲市委、市政府下达的各项工作任务。

  与株洲市财政局前进的步伐紧紧相伴的,则是文明创建的扎实推进。2011年,该局成功摘取“全国文明单位”牌子,次年财政收入突破200亿元;2014年,该局创文卫冕成功,两年后株洲市财政收入突破300亿元。

  贝,在古代曾作为钱币流通,故“财”字中含有一个贝字。“贝”因与“才”结合而成为“财”, “才”因与“贝”结合而有了用武之地。“才”的高度决定了“财”的厚度。

  只有积淀深厚,方能成就卓越。

  株洲财政工作厚积薄发,成绩斐然,与该局重视文明创建密不可分。多年来,该局用文化的力量丰富内涵,以思想的力量激发斗志,凭制度的力量创造业绩,书写出了精神文明建设的恢弘篇章,也收获了物质文明建设的累累硕果。

  聚合文化的力量

  今天,步入株洲市财政局的办公大楼,可见办公室、走廊的墙壁上挂满格言警句,而机关干部热情地接待以及干净整洁的办公环境,更会让你感受到一种浓郁的机关文化氛围。“有人说,有钱有权的单位‘门难进’,但这里给人的感受却完全不是这样。”前来办事的干部和市民对此都有同感。

  株洲市财政局党组书记、局长李能斌常说,精神文明建设是一项塑造灵魂的工程,财政部门要坚持把支持精神文明建设作为理财的自觉行动,作为巩固推进文明城市建设重中之重的工作。新常态下,各级财政干部更要积极转变观念,全面提升素质,持续改进作风,真正树立起株洲财政高效、务实、为民、廉洁的良好形象。

  株洲市财政局大楼四楼有一个百余平方米的展示厅,其入门处安放了一个高约2米的方孔铜钱雕塑。方孔铜钱为秦始皇一统天下后统一货币而制,自此被各朝各代所用。进入展示厅,不仅可以读到货币文化的传承,还能领略株洲财政文化的深刻内涵。

  2005年,在企业文化流行之初,株洲市财政局便借鉴学习,在株洲最早提出机关文化建设概念,决心通过开展学习型、服务型、参谋型、创新型“四型机关”创建活动,努力营造一种“好学、敬业、诚信、宽容”的机关文化氛围,造就一支文化深厚、道德高尚的财政干部职工队伍。

  2009年,为了使文化建设更加为大家看得清、摸得着,株洲市财政局发起了“格言警句上墙”活动,要求各科室(单位)根据各自的工作职能和性质进行创作、收集和提炼。各科室闻风而动,积极参与,纷纷发挥聪明才智,最终报出了一条条独具财政文化特色的格言警句。

  2010年,该局在广泛征求广大财政干部意见之后,集中大家智慧,提炼出了“激情成就梦想,奉献体现价值”的文化理念、“理财让公众放心、服务让社会满意”的服务理念、“激情工作,快乐生活”的人生理念,为每一个财政干部点燃了一盏心中的“灯”。

  文化的形成并非一夕之功。今天的株洲财政人不断承接、延展财政文化的精神内核,将其提升至“既注重理财,更善于理政”的高度,“以文化人、以人兴财”,将健康向上、具有时代气息的机关精神、工作理念、服务宗旨、价值观念、行为准则等财政精神文化,潜移默化地渗透于财政工作各个方面、各个环节。

  株洲市财政局不断丰富财政文化的载体,不定期开展“道德讲堂”、“红色讲堂”、演讲赛、辩论赛、座谈会等活动,编辑出版了《静水激流》、《若水情怀》、《财经天地》等文集、杂志,以此有效提升干部的文化认同感。而对财政干部最为重要的廉政教育,该局更是常抓不懈,除了办好《财苑清风》、《财苑清语》、《财苑清溪》、《财苑清影》,还经常利用博客、论坛、微博和微信等平台,传播廉政文化。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株洲市财政文化如和风细雨,净化着大家的灵魂,规范着大家的行为,提升着所有人的道德水准。

  每一年,该局每个党支部都联系一个村、一个社区、一个企业,组织党员干部进行结对帮扶、认领岗位、看望困难家庭,积极筹集资金为其增添健身器材、改善部分基础设施。

  2017年3月12日植树节,株洲市组织各单位集体植树,每个单位要求来40人左右,结果株洲市财政局只在机关微信工作群里简单发了一条消息,竟然来了100余人。此外,该局积极组织干部职工参与义务献血,2017年献血总量已达4800CC。2017年该局已有200余人次参与了文明劝导执勤。

  “以前打牌的多,现在打球的多。”该局党组成员、纪检组长朱建军介绍说,自从局里创文期间建起羽毛球、气排球、乒乓球等10个兴趣小组后,机关干部从牌桌到书桌,从酒场到球场,健康生活的氛围日益浓烈。2014年,该局获评湖南省第三届“书香机关”。今年,该局获评株洲市首届“书香机关”。

  历经时间的磨洗,岁月的沉淀,株洲财政文化去糟粕,存精华,最终汇集成一股强大的软实力,为将株洲财政事业推向辉煌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强化制度的力量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财政的基本职责是为民理财。按传统的理财观念,只要做到“生财有道、聚财有方、用财有效”就可以了,而在新常态下,财政工作已经被赋予了更丰富的内涵,构建公共财政、阳光财政和法制财政成为基本的要求,这就要求财政部门理财既要科学、又要透明、更要依法。

  而这些都需要用制度去保障。为了更好地履行工作责任,株洲市财政局借文明创建的东风,不断深化制度建设,在专项资金、内控、作风三方面形成了立体的监管体系。

  专项资金管理是廉政主要风险点,规范专项资金管理有助于堵塞漏洞、提高使用效益。2015年以来,株洲市财政局按照“先定办法,后分资金”的原则,研究制定了“1+N”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即《株洲市市本级财政专项资金分配审批管理办法》加66个具体专项管理办法。

  同时,以防范风险为导向,并结合工作实际,重点关注和分析财政政策制定、预算编制与执行、政府采购、资产管理、机关运行等财政核心业务中的风险,探索构建了“1+10+X”内控制度体系。即:一个基本制度+10类专项风险管理办法+各科室单位内控操作规程。

  此外,认真贯彻全面从严治党的各项要求,扎实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加强干部教育培训,提高财政干部的综合素质。持续加强作风建设,集中开展“纠四风、治陋习”专项整治,重点治理工作纪律散漫、办事效率怠慢、服务态度傲慢等“三慢(漫)”问题,建立了上下班电子考勤、工作满意度评价、常态化作风督查等制度。

  制度建立起来了之后,最重要的就是强化制度刚性约束。为此,株洲财政人自念“紧箍咒”,有效确保了财政资金安全和财政干部安全“两个安全”,推动干部作风由“过得去”向“过得硬”转变,工作方法由“被动落实”向“主动服务”转变,从而锻造出了一支务实、高效、廉洁的财政铁军。

  “以前,跟科长打个招呼就走了,现在不仅要跟主管领导请假,还要在人事科备案。”融资办科员唐淼认为,“苛刻”的管理制度改变了机关以往散漫的氛围,在全局上下形成强大的约束力。

  狠抓监管后,株洲财政的理财水平显著提升。近年来,株洲市财政局进一步完善财政管理制度体系,依法抓好政府资金、政府资产、政府采购等方面的监管,严肃财经纪律,规范财经行为,2016年株洲市本级“三公”经费开支比上年同口径下降23%。

  目前,株洲市500万元以上的专项资金已经全部列入绩效监控范围,重点评价项目由往年的10个左右扩增到今年的24个。同时,该局还通过全面实施政府采购电子化改革,完善了政府集中采购目录,制定了严格的政府采购限额标准,2016年政府采购节约资金4.9亿元,节约率为6.9%。同时,财政投资评审审减金额6.4亿元,审减率为15.1%。

  释放创新的力量

  “尽责理财,库银一分一厘皆血汗;为民服务,公仆一举一动应衷心。”

  尽心为国聚财,尽力为国理财,使株洲市财政局一刻也不敢懈怠。株洲市委书记毛腾飞要求,株洲财政要在深化改革中释放发展活力,在精心理财中防范财政风险,为加快建成“一谷三区”、实现“两个走在前列”提供了坚强有力的财政保障。

  为了不辜负株洲市领导和全市人民的重托,创造一流业绩,株洲市财政局以创新为重点,始终坚持创新工作方法,在创新中求变,在创新中收获。

  株洲是一座工业城市,制造业在国民经济体系中占据重要地位。株洲市财政局准确把握国家和省里产业政策风向标,打好“政策+资金”组合拳,出台了一系列推动在制造业发展的财税政策措施。从2014年开始,市财政每年安排产业园发展专项资金1亿元,并出台国有土地出让收支优惠政策,促进产业园区发展升级。同时,按照企业年主营收入的情况按政策给予相应奖励,建立工业企业成长激励机制,并极力推动长株潭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

  2015年以来,为应对整个经济下行压力增大的严峻局面,株洲市财政局精准发力,制定五条举措助力稳增长,发布财源建设“十二条”,确保财政收入总量、地方收入总量、税收收入总量、财政收入人均均量、地方收入增幅、地方收入中税比增幅等6个主要财税指标在全省的排名靠前,达到了“三量齐升”的良好效果。株洲稳增长的举措连续两年获得国务院通报表扬,是我省唯一为此受表彰的市州。

  近年来,株洲市财政局还坚持节用裕民,在民生财政上持续作为,收获良好口碑。仅2016年,该市用于民生领域的支出就达到289亿元,增长14.5%,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比重为72.6%,高出全省平均水平2.6个百分点。其中,教育、医疗卫生、社保和扶贫攻坚等支出均大幅增长。

  新一轮财税体制改革启动以来,株洲市财政局以改革破解难题、增强活力、释放红利,创新开展“改革深化年”活动,取得了阶段性进展:预算管理实现全口径,资金管理实现全统筹,预决算实现全公开,绩效管理实现全流程。同时,坚持不折不扣落实国家减税降费各项政策,仅2016年,降低企业税费负担20亿元以上,有效释放了市场活力。

  创新加上实干,使株洲市财政局收获了一张出色的“成绩单”——

  2016年,株洲财政大力推进政府性基金、专项收入、收费和资产处置收入、专项资金、产业资金、财政沉淀资金盘活等“十大统筹”,清理收回存量资金7.9亿元,全省领先;在2016年度的全省财政管理绩效综合评价中,株洲被评“AA级”,这是全省财政综合管理的最高级别;采购、投资评审工作一直保持全省先进,政府购买服务、公车改革均走在全省前列;加强财政法制建设成绩突出,被评为全国财政“六五”法制宣传教育先进单位。此外,该局还在全国率先建立以部门预算为核心的“一主六翼”综合预算体系、出台全国首部市级非税收入预算管理办法、率先将绩效评价引入预算编制和执行的全过程……

  湖南省财政厅财税体制改革办公室客观评价说,株洲市在推进财税体制改革方面“工作主动,措施有力,且敢于创新,总体上推进较快”。

  固本以强基,行稳而致远。

  以文明创建之力,启快速发展之轫。株洲市财政局用自己的实践证明,只要强素质、正思想,只要不惜力、敢创新,就一定能够走得更好,走得更远。(湖南日报)

作者:李永亮 高志红 谭艳
编辑:向胤蓉
来源:株洲文明网
分享到: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