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片均为资料照片)
长年在野外风餐露宿的徐辉煌。(照片均为资料照片)
这是一位为地质而生的人。
他以找矿为荣,常年跋涉野外,带着同事不停地找矿、找矿、找矿!足迹遍及大江南北,印在世界各地。直至生命最后一刻,他牵挂的仍是地质工作。
他去世后不久,记者到他单位采访。他的亲人还沉浸在悲痛中。同事们远走天涯野外作业。记者锱铢积累地完成采访,已是他离世1年零8个月的今天。这是一篇迟来的报道,一份迟到的心灵慰藉。
他走了,但他的领导、同事、亲人还在缅怀他。
徐辉煌——湖南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四一六队副队长、总工程师。一名真正的地质人。
放弃成为百万富翁 开创找矿“锡田模式”
“我坚信,地质人的春天一定会到来!”
四一六队办公楼顶层5楼尽头,是徐辉煌生前的办公室。墙角堆放着帆布背包、雨鞋、地质锤,墙上挂着泛黄的地质图。2011年台历,11月4日那天,用笔圈了一圈,那是徐辉煌原定赴内蒙古谈矿产勘查合作的日子。他的生命,永远定格在了那一天。
四一六队党委书记邓坤江饱含深情地说——
多少次经过这办公室,却再也看不到这里的灯光,但那灯光一直亮在我们心里。办公室陈设原封没动,我们不想去动,舍不得他,他是我们的功臣啊!
上个世纪90年代,地质行业陷入低迷,我们四一六队也不例外,无地质项目可做。不少员工被迫转行或外出自谋职业。学地质勘查出身的徐辉煌也被迫改行。那些年,每次回株洲,他总会了解队里最新情况,和曾经的同事们讨论队里的发展。他的心没有离开地质,他在积蓄能量。
2002年,队里找到他,希望他回来。
当时他正面临着致富的机会,好多老板欣赏他的为人和技术,争相拉他入伙,请他搞工程。队里那时在外闯荡、帮私人老板干活、承包工程的人,到现在个个都是百万富翁,有的甚至成了千万富翁。
那时,也是地质战线最艰难的岁月。队里没钱,工资发不出,账也报不了。还看不清地质事业的发展前景。回队,意味着什么,谁都清楚。
但是他二话没说就回来了。队长、书记找他谈心:你当初不回队里,继续在社会上发展,很可能与他们一样,也是百万富翁了,难道没有遗憾?他说:“捞私活的人,不是真正的地质人。为国家找资源,才是地质人该干的事。国家搞建设,地质要先行。我坚信,地质人的春天一定会到来!”
地质人的春天一定会到来!这句话我们一直记在心里。
这不是豪言壮语,这是信念!
2006年,国务院出台《关于加强地质工作的决定》,地质人的春天真的来了!徐辉煌勇挑重担,跑项目、闯市场、抓管理,没日没夜地干。他找矿的足迹走出省外,走出国门。队里地勘经营收入,从开始的五、六百万元,增长到前年的四千多万元,职工收入翻了一番。队里获得“十一五期间湖南省地质找矿成果一等奖”“全国地质勘查行业优秀地勘单位”称号。
锡田地区位于湖南株洲市茶陵县,地处全国19个重点成矿区带之一的南岭成矿带东部,是国土资源大调查项目“湖南诸广山——万洋山地区锡铅锌多金属矿评价”项目重点工作区。徐辉煌带队多年奋战在山沟,在2000平方公里的范围内展开大调查,探获诸广山——万洋山地区钨锡资源量25万吨,仅56平方公里的锡田地区就探获了5.05万吨。
传统的地质找矿模式,地勘单位在国家财政资金的支持下进行基础性地质找矿工作,调查完毕,将成果上报就算完成任务。至于后续勘查、采矿,则需要重新立项。这种模式,国家投资大,周期长,从调查到开采,往往需要10年至20年之久。
辉煌敏锐把握国家政策新精神,开拓出一条新路:引入商业性勘查资金,推动地质工作。我们与湖南有色金属控股集团公司,组建湖南有色锡田矿业公司,随后扩大至国家、省、市、县五方参与合作。社会资本的进入,为锡田地区找矿注入了充足的资本,商业性地质勘探全面展开。中国地质调查局将这一突破总结为“锡田模式”:公益先行,商业跟进;统一部署,有序推进;矿权整合,地方支持;快速突破,多方共赢。”并将它作为中国地质找矿的三大模式之一,向全国推广。
前不久,我们从国土资源部领回“国土资源科学技术奖”二等奖获奖证书,这是国家地质最高主管部门对“锡田模式”的褒奖。可惜,这一模式的创造者——徐辉煌已经看不到了!
编辑:向胤蓉
来源:株洲文明网
- 上一篇:株洲举行道德模范与身边好人现场交流会
- 下一篇:一首催人泪下的地质人精神赞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