唱首歌,跳支舞,打一段热情洋溢的军鼓……每到傍晚,株洲县朱亭镇龙凤村的村部总是特别热闹,大家聚集在这里,开展各种文化活动,笑声阵阵,其乐融融。
龙凤村地理位置较为偏僻,是省级贫困村,在该县文化扶贫工程的推动下,村里建起了标准化舞台,有了舞蹈、腰鼓等文艺活动协会,建起了阅览室、活动室等。如今,打牌赌博的少了,参加文化培训、体育健身的多了,群众精神面貌越来越好。
这只是该县开展文化扶贫工程带来的改变的一个缩影。近年来,该县将文化扶贫作为推进精准扶贫的重要抓手,加大资金投入,积极开展各种文化活动,并推动文化与生态农业、旅游服务业融合发展,走出了一条文化引领群众、文化服务群众、文化助力群众脱贫的新路子。
文化惠民,送戏下乡 图片来源:株洲日报
文化辅导员,在乡村授课 图片来源:株洲日报
文化启智,点燃脱贫之梦
扶贫先扶智。株洲县以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为抓手,实施贫困村农家书屋提质工程,及时补充更新书屋内书籍的品类,为贫困群众提供产业发展、市场销售、就业创业等致富信息,打造知识技能“加油站”、“充电桩”。目前,该县12个贫困村每家农家书屋可供借阅的图书不少于3000册。
一些贫困户获得信息的渠道狭窄,该县免费为贫困户安装卫星户户通设备,解决不能收看电视的难题。同时,不定期组织村干部来县进行培训,提升村委班子素养,并邀请一些接地气的专家、学者到村上授课。
该县还紧扣贫困户需求,积极引导青年农民等接受中等职业学历教育,对建档立卡农村贫困家庭分期分批开办养殖、种植等培训班,实施“一户一产业工人”教育培训,切实提高贫困人口就业、创业能力,增强脱贫致富的长期造血功能。
文化惠民,丰富“精神食粮”
10月24日上午,龙门镇李家村热闹非凡,“文化精准扶贫·送戏曲进万村”活动在这里举办,舞蹈、花鼓戏、乐器独奏等一连串节目轮番上演,引得台下观众喝彩不断。
近年来,该县积极打造农村文化阵地,集中有限财力,优先向12个省级贫困村配送音响、电脑、腰鼓、大鼓等文化体育器材,农民健身广场实现贫困村全覆盖。
大力开展文化惠民活动。每月为12个扶贫村送一场科教、爱教影片,丰富乡村文化生活;支持发展民间文化团队,组织“赛龙舟庆端午活动”、“广场舞大赛”等。同时,组织非遗传承人、文化志愿者到各贫困村免费开展“一人学一艺”乡村文艺骨干培训,包含声乐、器乐、广场舞、“非遗”等,引领大批基层群众成为张口成歌、迈步即舞的乡村文化能人。
2017年来,该县已为贫困村送戏20场,放映公益电影396场。通过多种形式的群众文化活动,培育了文明风尚,传递了社会正能量,激发了贫困群众求富致富内生动力。
文旅融合,拓宽致富之路
要拓宽贫困地区致富之路,必须做足文化与旅游产业融合的大文章。
该县制定了旅游促进扶贫5年计划,将12个省级贫困村全部列入规划,其中淦田镇东冲村、朱亭镇生田村、龙潭镇乐云村列为株洲市旅游精准扶贫村,朱亭古镇旅游区开发项目列为株洲市重点旅游招商引资项目。
依托资源优势,引进和培育产业龙头企业,神农林下万亩中药材种植基地验收通过验收,成湖南省五星级乡村旅游示范点。利用良好的生态环境,该县在乡村游线路上申报株洲市精品民宿10家,其中6家为贫困村村民。
该县还注重文化传承和文物保护,完成龙潭镇龙潭村、新燕村和龙门镇李家村、花冲村4个省级贫困村的文物保护单位立碑工作,并投入30余万元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谭公殿进行维修,为贫困村打造旅游产业打下基础。(株洲日报)
编辑:向胤蓉
来源:株洲文明网
- “湖南好人榜”2017年三季度发榜仪式在株洲天元区举行
- 株洲表彰一批“文明餐桌行动示范单位(店)
- 株洲电子警察抓拍“不礼让斑马线”近20种交通违法行为
- 株洲大学生接力支教4年想做孩子们梦想"摆渡人"
- 株洲县文化惠民点燃脱贫之梦 丰富“精神食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