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愿者将下好的米粉端给环卫工品尝 记者 戴凛/摄 图片来源:株洲晚报
每一笔爱心捐款和物资都记录在册 记者 戴凛/摄 图片来源:株洲晚报
2月4日立春,株洲城区早晨的最低温度仍在零度以下。6点57分,在荷塘区合泰大街边一处不起眼的小屋里,62岁的环卫工胡晋军端起一碗热腾腾的米粉,开始享用工作2个多小时后的免费早餐。
6个多月前,他在同事的介绍下第一次来到这里,而现在,他已经成为这里的常客。因为“店主”告诉他,米粉不但可以免费吃,而且有任何意见都可以提。
这个不起眼的小屋叫“强生爱心早餐”,由株洲市红十字养老志愿服务队和强生天使志愿者联合会的志愿者筹办,开店半年多来,已免费为环卫工提供约5000碗米粉。
“味道好,服务也好”
2月4日早晨6点55分,胡晋军搓着双手走进小屋。连续工作2个多小时后,他握扫把的双手难以抵御寒冷。
“胡师傅,今天你可是第一名哦。”见到有人进屋,志愿者林海洋一边笑着和他打招呼,一边打开煮粉的热锅。配好的调料碗已经摆得整整齐齐,林海洋麻利地把米粉下进了碗里。
志愿者周美华接着把榨菜、木耳、肉末等码子舀进碗里,还亲手把米粉端到了胡晋军面前。
“味道好,服务也好,人又热情。”胡晋军老家在株洲县,他以前不舍得吃米粉,因为最便宜的也要5元一碗。“现在不花钱,也能吃到放肉的米粉了。”
环卫工送了锦旗和感谢信
7点刚过,小店马上热闹起来,因为环卫工忙完早晨的第一波工作后,三三两两都进来了。
“经常来,真的很喜欢这里,也很感谢他们。”64岁的王金桃老家在邵阳,已经做了6年环卫工。去年7月,环卫班长告诉她这里有免费的爱心早餐吃。一开始她有些不相信,但来了以后发现的确如此。
小屋里,大家说说笑笑,清晨的寒冷已经全都融化在了暖暖的粉汤里。
“吃要吃饱,没吃饱还可以再加。”工作间隙,林海洋也不忘热情地招呼着大家。
记者发现,墙上挂着环卫工们送的两面锦旗和一封感谢信,上面署了21个环卫工的名字。
这21人只是其中一个环卫公司的环卫工。记者从登记表上看到,长期在此免费享用早餐的环卫工超过35人。
越来越多的志愿者加入团队
“爱心早餐”在2017年7月20日正式开张。目前证件齐全,已办理食品经营许可证,志愿者也办理了健康证。
“每天早晨6点起床,6点半就能赶到早餐点。”作为红十字养老志愿服务队队长和“爱心早餐”的发起人,林海洋主动承担大部分的工作和责任,通常是提前一周派班,以保证每天有3—4名志愿者前来服务。他自己一周至少有5天早上都会到场。
志愿者周美华今年60岁,家住石峰区田心街道,距离“爱心早餐”小屋大约有10公里路程。因此她每天赶早晨第一班公交车,再步行10来分钟才能到达目的地。“虽然辛苦一点,但是很充实。”她说。
“80后”志愿者沈柯也不简单,她利用每天中午休息间隙,承担了米粉码子的制作。
林海洋说,如今有多名湖南工业大学的学生加入志愿者团队,每个周末的早晨赶来帮忙。
2017年9月1日早晨,株洲市红十字会党组书记、常务副会长顾晓芳也赶到爱心早餐小屋,当起了志愿者,亲手为环卫工下粉。
爱心源源不断汇聚小屋
该店不对外经营,运营资金大都来自团队志愿者和社会爱心人士的捐赠。
“熬汤的牛骨是宰牛的朋友提供的,手工面也是一位爱心人士提供的。前段时间,株洲市红十字会还送来10件早餐鸡蛋面、4桶食用油。小屋的水电也由医院无偿提供。”林海洋说,正因为有源源不断的爱心汇入,“爱心早餐小屋”才得以坚持下去。希望有更多的爱心人士加入,让这个提供爱心的小屋长久坚持下去。(株洲晚报)
编辑:向胤蓉
来源:株洲文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