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株洲夏昭炎、潘尧生、易冉候选“感动湖南”人物
株洲文明网 2018-11-09 17:19:00

  

  “感动中国人物评选”是中央电视台倾力打造的一个精神品牌,被誉为“中国人的年度精神史诗”。自2002年以来,这一活动已连续举办16年。“感动湖南人物评选”作为“感动中国人物评选”在湖南的落地活动,由湖南省文明办、中央电视台指导,湖南日报社联合省军区政治工作局、省总工会、团省委、省妇联等单位共同主办,三湘都市报具体承办。

  在此次评选活动中,株洲有回乡种文化的“赤脚教授”夏昭炎,“中国电焊花木兰”易冉,用良心奔波,为还钱拼命的潘尧生3人候选“感动湖南”人物,请您为他们投上宝贵的一票,为正能量打call!

微信投票截图,点击进入投票专题

  【相关事迹】

    夏昭炎:“赤脚教授”回乡躬耕“文化田”

  退了休不是要好好养老吗?罹患胃癌不更要一心养病吗?湖南科技大学教授夏昭炎,却带着四分之一的胃回到老家攸县石羊塘镇高桥屋场“种文化”,一“种”就是14年。湖南日报曾以《夏昭炎:“赤脚教授”回乡躬耕“文化田”》为题浓墨重彩推崇这位新乡贤。一位新乡贤的价值,在于他的存在,如一粒火种,点燃了更多人心中为他人奉献的火焰。他播下的文化种子,正纷纷破土萌芽,即将长成一片生机勃勃的新农村的文化春天。

  “种文化”的夏教授

  夏昭炎,男,1935年10月生人,他是湖南科技大学文艺学教授。回乡后,他拿出自己微薄的积蓄开办老年学校和少儿假期学校,成立高桥文化活动中心……夏昭炎与夫人杨莲金十多年辛苦不寻常,不种稻田“种文化”,成为家乡新农村建设的热心人、新观念的倡导者和先进文化的传播者。

  作别故乡几十年,村里户户通了水泥路,家家盖起了新房子,可村里打牌的人多了,无所事事的人也多了。他感觉到乡亲们心底的渴望。“读书读了一辈子,应该明白文以载道,行以济世的道理。”私人掏钱办文化活动中心的压力可不小,夏教授先是拿出了自己的积蓄,再向自己曾经的学生进行求助,多方筹资把村里闲置的六间老屋买下来,重新修缮了一遍,才有了这个高桥文化活动中心;后又买来电视机、音响和DVD,分别设立了乡村图书室、阅览室、学习室和游艺室。他还向镇中学求来数十张(条)课桌、板凳,搭建起近百米的风雨大棚。

  有了活动场地后,他组织村民成立了文艺队、体育队,由村民自选队长和教练,一到农闲时节,就教村民练习医疗保健操,打太极拳,跳广场舞。利用活动中心的学习室,夏教授夫妻俩又开办了老年学校。他和老伴自编教材,每月农历初三、十六两日开讲《保健讲“做”》课程。为了讲好课,两人每天捧着大量书报,摘抄资料写教案。课堂上,既教授养生保健的理论知识,更手把手教乡民如何做保健按摩。

  针对村里留守孩子多,夫妻俩又办起了少儿假期学校,免费开设古典文学、语文、数学、音体、智力游乐等课程,把周边村的孩子也吸引来了,最多时候达到80多人。夏昭炎还鼓励村里的孩子在假期读书,每读一本完成一篇读书报告,达标者分别授予“小学士”、“小硕士”、“小博士”称号,获得“三士”的孩子,就能获得奖状和奖品。

  “会下蛋”的夏教授

  攸县石羊塘镇高桥屋场夏教授的农家书屋会“下蛋”?2017年9月它又下了一个“蛋”,共下了6个“蛋”了!2017年,该书屋获评全国示范农家书屋。全国有农家书屋58.7万家,其中湖南44058家,为什么只有攸县石羊塘镇高桥屋场的农家书屋会“下蛋”? 因为这只“母鸡”不同寻常。

  高桥书屋办得好,吸引了附近3乡8村的村民来借书。夏昭炎想,高桥书屋能否“下蛋”,让乡亲们少走点路呢?2015年,他试着把200册图书放在2.5公里外的界市村,谁知当天就来了10多个孩子看书。刚从广东回来的廖石仔选了几本种植葡萄、养鸡、养鱼的书,当场规划了自己的致富路。

  试点成功,夏昭炎和村支书又选取人流集中的杏塘村农资店、陈家场集市、南田村村部、荷叶塘组“下蛋”,图书管理员由热心公益的老党员负责,夏昭炎和老伴经常去指导。高桥书屋一下在4个村下了5个“蛋”,陈家场书屋半个月就借出了300本书。2017年9月,高桥书屋又在佳台村下了一个“蛋”。

  “蛋”多了,书少了怎么办?每个书屋的书轮流滚动,人们看到的书就多了。几个村的读书风气越来越浓,打牌的明显减少。

  “引乡贤”的夏教授

  夏昭炎的名字寓意是光明和火。即使是一团火,一个人的力量也是有限的。但夏昭炎和老伴杨莲金是火种,他们回乡修路、建书屋、办少儿假期学校和老年学校的义举,感染了乡亲。今年74岁的夏春初原是小学的校长,义务担任少儿假期学校的校长、小讲堂的负责人。今年51岁的张玉英爱看书,在照顾高龄婆婆之余,2011年起,自愿担任图书管理员,书屋365天都开门。83岁的老党员夏欠秀主动腾出自家的临街门面办书屋借阅点。

  一个乡贤引出众多乡贤。2016年,攸县评选出了 首届“十佳乡贤”,有把8万元养老金拿出来为村里装路灯的谭春生,有带头修路、建老人日托中心的欧阳珍奇和组织老人志愿者到网吧规劝网瘾少年的夏道生等等……截至今年上半年,全县涌现乡贤600多位,这些乡贤以志愿者的身份,活跃在攸县的村村组组,在全县形成了处处有乡贤的良好氛围。

  与此同时,在夏昭炎的示范引领下,攸县县委县政府进一步提炼、推广,采取党政推动、群众自愿、乡贤引领、活动带动等方式,着力推进“门前三小”建设,即:老百姓家门口的小广场、小书屋、小讲堂。目前已经建成“门前三小”阵地497个,主要由乡贤担任志愿者,推动建设和日常管理。今年以来,攸县利用三小阵地开展新思想宣讲和党课2100多场,送电影戏曲1500多场,读书有奖活动奖励10000多人次,受到了当地百姓的热烈欢迎,1月31日至2月1日,《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央电视台等4家中央主要媒体和《湖南日报》、湖南卫视、湖南人民广播电台、湖南经视、红网、湖南都市等省内主要媒体组成的采访团来到攸县,走进石羊塘镇高桥活动中心和乡贤文化活动中心,对攸县把文化服务点搬到家门口,有效地打通了基层文化服务的“最后一公里”的工作模式进行了集中采访报道,采访团还对夏昭炎和老伴杨莲金,回家不种庄稼种“文化”,回乡修路、建书屋、办少儿假期学校和老年学校的义举进行了深入采访,反响良好。

  看到自己的努力尝试得到了县委政府的肯定推广、受到了百姓的热烈欢迎,夏昭炎感到很欣慰,他说他有一个梦:“让农村到处飘散文化气息,让农民享受现代文明带来的快乐和幸福”。一边是农民对幸福生活热切的新期盼,一边是政府、党员和乡贤促其实现的决心和行动,这个梦变成现实,还会远吗?

作者:
编辑:向胤蓉
来源:株洲文明网
分享到: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