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株洲炎陵县持续推进精神文明建设 文明新风拂山乡
株洲文明网 2018-11-12 09:25:00

  没有迎亲车队、新娘不戴戒指和项链……近日,是株洲炎陵县中村瑶族乡刘欢玉结婚大喜之日,他们的婚礼不讲排场,简朴而新潮,受到乡亲们称赞。

  如今在炎陵县,像刘欢玉一样,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选择喜事简办,文明办酒宴已渐成风尚。在帮助群众摆脱贫困的同时,炎陵县持续发力精神文明建设,“立”“破”并举,将文明种子遍撒农村大地。当地群众反映,如今,炎陵县群众不仅腰包变鼓了,精神也更加“饱满”。

   谭建中等7对新人举办集体婚礼的场景 图片来源:炎陵县委宣传部

  移风易俗,摒弃陋习树新风

  近年来,炎陵不少地方脱贫致富,农民腰包鼓了,婚丧事大操大办、奢靡浪费、攀比炫富,群众的负担越来越沉重。这些陈规陋俗使“人情味”变成了“人情债”,降低了群众生活的幸福指数,败坏了社会风气。

  物质脱贫了,精神更要脱贫。

  近年来,炎陵县把移风易俗工作纳入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作为各类评选创建的重要条件。制订文明县城创建三年行动方案,下发《十大文明提升行动》《关于在全县开展文明节俭操办婚丧喜庆事宜的工作方案》等文件,党员干部带头签订文明节俭操办婚丧喜庆事宜承诺书10000余份。

  目前,炎陵县利用基层党组织,建起了120个行政村红白理事会,实现了村(居委会)全覆盖。

  根据实际,炎陵县制定了村规民约、红白理事会章程等,完善婚事喜庆活动的申报、审批程序,基本实现了红白理事会“五个有”,即有组织机构,有活动章程、有实施细则、有办公场所、有专人负责。

  2018年,炎陵县又发出《文明丧葬、生态殡葬倡议书》,要求树立厚养薄葬的孝德理念,倡导文明科学的丧葬礼仪,节俭办丧,死后不搞假孝敬,不借丧葬活动之机摆阔气、讲排场;推进绿色生态的安葬方式,大力推行公墓内集中埋葬,提倡深埋,不留坟头,安置地不设纪念性标志。提倡树葬、花葬、草坪葬等节地生态安葬方式等。

  深入基层开展百姓微宣讲活动。宣讲团将移风易俗内容编入文艺表演节目,通过“送戏下乡”带入千家万户。2018年以来,宣讲团入村宣讲60余次,艺术团“送戏下乡”100余场次。

  文明新风吹进群众心坎,得到积极相应。2018年以来,炎陵县已有7成以上的村民家喜事简办。

  2018年5月16日,霞阳镇龙上村谭建中等7对新人响应婚事新办的号召,在村里举办集体婚礼。株洲市委副书记、市长阳卫国亲临现场,为他们当起了证婚人。

  东风乡黄建斌举办70大寿,他一不请客、二不放鞭炮,一张圆桌,10多个家常菜,全家人欢聚一堂,度过一个简单而愉快的生日。

  文化惠民,提升群众幸福感

  每到傍晚,十都镇车溪村大樟树下热闹非凡,人们聚集一起或跳舞,或休闲下棋。

  炎陵是全国文化先进县,近年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以政府为主导,在“载体多、队伍众、活动广”上下功夫,实现了群众文化活动的常态化。

  炎陵县在10个乡镇建成了综合文化站,配备了乐器、音响、健身器材等,完善了文体活动、书刊阅览、教育培训、网络信息、科普宣传和广播影视服务等功能,其中一级文化站5个、二级文化站3个、三级文化站2个,上等级率100%。投入1300多万元,建成村(社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103个,其中,省级示范点10个。

  如今,全县文体设施面积已达42.3万平方米,人均拥有2.07平方米,高于全面小康二类县标准,逐步实现了县、乡、村三级均等化发展。

  同时,炎陵县广泛开展多种文明节俭、孝敬老人的活动,避免移风易俗“反复抓、反复犯”的问题。该县开展文明村镇、文明家庭、“十佳新时代乡贤”等评选创建活动,带动人们将团结邻里、将孝道尽在平时。

  下村乡李章胜夫妇20多年如一日,悉心照顾瘫痪在床的养母,在当地传为佳话;2018年上半年,水口镇平岗村村民戴秀华因患脊髓瘤,在长沙湘雅医院动手术,眼看春插季节将过,他家农田没插秧,心急如焚。村支书戴书麟带领党员帮他家插秧、施肥。

  在这些典型带动下,炎陵县迅速形成以文明为荣,以不文明为耻的良好风尚。

  同时,炎陵县大力开展农村环境卫生整治,购置了果皮纸箱,为农户配备小型垃圾桶或垃圾存放器,修建垃圾池,建起垃圾焚烧池,部分乡镇还建设了垃圾填埋场。如今,炎陵县各乡镇成立了卫生清洁队,实行日清日扫。通过对积存垃圾、卫生死角、堆物废料进行大清理,使农村面貌大改变。

  推行“文明卫生家庭”评比活动,炎陵县邀请村民参与本乡(村)环境卫生督查,改变了村民的卫生习惯。(株洲日报记者 黎世伟 通讯员 陈跃玲 张和生)

作者:
编辑:向胤蓉
来源:株洲文明网
分享到: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