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民在表演三人龙。罗欣提供
张连萍家在制作冻米糖。谭浩瀚/摄
炎陵独舞三人龙
讲述人:张志龙
家乡:株洲炎陵县沔渡镇晓阳村
连着几天忙碌,张志龙一刻也不敢放松。已是农历12月17日,春节眨眼就到了,他必须加快速度,尽快做完手头的活计。作为远近闻名的扎龙师傅,不少人慕名请他扎龙、补龙。今天,小里村钟氏家族的人也找来,春节时族里想搞一场舞龙活动,得提前做好准备。
龙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崇拜的图腾。每逢喜庆节日,全国各地都有舞龙的习俗。“在沔渡镇,从大年初一上午开始,很多地方会以家族或村组为单位舞龙。”张志龙说。炎陵独舞三人龙,春节期间以三人龙中的布龙和香火龙为主。
年前,舞龙队会给主家(一般是新建房屋的村民)“下帖”。帖子是用一张大红纸写的,标明舞龙的时间。帖子送到时,主家得放鞭炮迎接。
到了约定的时间,3个舞龙师傅,7个乐师,邻里乡亲,一行几十人,围着象征福禄寿喜的五彩布龙,伴着喧天锣鼓声、唢呐声,一路笑着、闹着,涌向主家。
“龙”进主家,鞭炮便响彻天际。进入堂屋,“龙”要面朝神龛拜三拜,回转身朝门外再拜三拜,舞龙才正式开始。扭绕,穿梭,翻转,钻窜,舞龙师傅踩着龙乐节点,一挪一闪,一旋一跃,于是飞龙劲舞,虎虎生风。此时,舞龙不停,鞭炮就不停,时间越久,代表主家新年生活越幸福,家财越兴旺。鞭炮声中,一户接着一户“接龙”,乡亲们一路跟随,边看三人龙表演,边互道新年祝福,也就顺道拜年咯!
有些村舞香火龙。香火龙都是夜间舞,一般从大年初一晚上开始。龙身由稻草扎成,上面插满点燃的香。龙舞得越快,香火越亮。刹那间,火光飞腾,如条条火龙,穿透夜空,又恰似繁星点点,煞是壮观。舞龙完毕,需现场“化龙”。点燃香火龙,龙飞升天,留下灵气,预示新年五谷丰收、家运昌盛。 (株洲日报 记者罗欣)
谁家做冻米糖,大家都来帮忙
讲述人:张连萍
家乡:株洲茶陵县虎踞镇双芫村
2月3日,张连萍起了个大早。今天家里要做冻米糖,几个兄弟姐妹也早早赶来忙活。
在大院里支起锅架,烧旺炉火,红红的砂糖开始在锅里冒泡,浓浓的芝麻香阵阵飘来。“嘭……”黑乎乎的炮筒里爆出白膨膨的米花,将其加入砂糖锅里,与炒熟的“芝麻兄”、“花生弟”汇合。几经搅拌,“一家人”亲密接触后,就可以被端上木板架,压实、晾凉、切块,变成孩子们爱不释手的冻米糖。
“其实我自己吃不了多少,这些冻米糖大多送给朋友。”张连萍语调欢快,“每次过年前,他们早早就‘预订’啦!”
制作冻米糖,是张连萍从小延续至今的甜蜜经历。“小孩小孩你别馋,爸妈忙把年货办。又买糖,又买糕,年糕发糕萝卜糕。”过了腊八就是年,儿时物资匮乏,冻米糖可是用来招待贵客的点心,一年到头,也只有过年才能吃上一口。
说起来,冻米糖制作过程很复杂,要技术,更要人多。过完腊月十五,村里家家户户就要去请“大师傅”上门帮忙。那几天是村里最热闹的时候,大师傅连轴转,做完这家赶那家,经常是通宵达旦。这时候,谁家做糖,谁家就最热闹,村里男女老少都会过来,大人们帮忙打打下手,唠唠嗑。小孩子们则围着大师傅转,好奇地看着冻米糖成型的每一道工序。不过,他们心里更高兴的还是,又有新鲜出炉的冻米糖吃啦!
“那时候天天盼着过年,过年就有糖吃,就有热闹看。”成家后,张连萍住进了镇里,做冻米糖的次数也越来越少。村里做糖,也不再像以前那么挨家挨户串门走,大家都是提了东西聚在固定的地方做。
这次做糖,张连萍还是特意从村里请了大师傅来,“现在有好多零食吃,大家都不兴做冻米糖了。这两年我家做糖,每次都有好多人围着看,说没见过,稀罕。”
从早上8时一直忙到晚上11时,冻米糖才全部做完。咬一口,甜丝丝化在舌尖,那些关于年节的记忆,就这样从边边角角处丝丝缕缕袭上心头。“崽吔,妈做了冻米糖,改天回来带些去,也给你同事试试味。”晚上,张连萍高兴地给在城里上班的儿子打电话。(株洲日报 记者高晓燕)
“拜年封”,传递新春祝福
讲述人:杜锋
家乡:株洲荷塘区宋家桥办事处东风村
一枚“拜年封”,牵动两地人的心。
每到正月初一,杜锋都要邮寄“拜年封”给远方的亲友,送去新春的祝福。他说,这是一种别样的过年味道。
杜锋现年68岁,是株洲车辆厂的退休职工。从上个世纪90年代开始,他就在收集各种各样的拜年贺卡。1993年国家邮政局发行了第一枚“拜年封”,从此杜锋便与“拜年封”结下了不解之缘。
杜锋说,“拜年封”是信封的一种,正面一般印着具有浓厚的欢庆春节气息的年画,上面还有生肖邮票,并盖有“向您拜年”、“吉祥如意”、“恭贺新禧”等多种特制纪念邮戳。目前“拜年封”已发行了20多枚。
“拜年封”需要到邮局购买,一般在春节前后上市,收集爱好者还不少。上市当天,杜锋便要早起赶往邮局排队,“最早的时候是凌晨4点多便从家里出发,骑着单车冒着风雪,目的只有一个,抢第一”。
在杜锋看来,现在年轻人追星、追“苹果”,他追的就是“拜年封”。“远方的亲友们,收到了我排队争抢到的‘拜年封’,感受到了我的新年祝福,这是最让我高兴的事情。”
在收集拜年贺卡、“拜年封”的过程中,杜锋也结识了全国各地的爱好者,其中有新疆、黑龙江的,还有西藏的。“西藏的朋友说,那里买不到‘拜年封’,我便给他们多买几枚寄过去。”
杜锋的“拜年封”还邮寄给了台湾集邮爱好者。“‘拜年封’上,不仅有中国传统文化元素,还有我们改革开放几十年来的成就,比如航天科技等等。我将‘拜年封’寄给台湾同胞,不仅寄托了我们的祝福,也让他们更多地了解了大陆。”
随着春节临近,新的“拜年封”也将开始发行,杜锋又在期待着信封上的新变化。(株洲日报 记者李淼)
编辑:向胤蓉
来源:株洲文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