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株洲八旬老人20年坚持助学 资助1476名贫困学子
株洲文明网 2018-06-12 15:46:00

  陈自绪老了,83岁高龄,白发苍苍,满脸皱纹。

  陈自绪还不老,助学路上,依然脚步铿锵,精神矍铄。

  助学20年,筹集善款750多万元,资助1476名贫困学子。前不久获得全国关心下一代“最美五老”湖南省唯一提名奖的陈自绪,依然坚定地走在助学路上。

  陈老整理档案 图片来源:株洲日报

  爱心助学成为品牌

  2018年4月25日,一个帖子《藏在网络中的40位爱心校友“认养”5个寒门学子》,走红网络。

  帖子讲的是醴陵市第二中学的某个校友群,群里的校友聊起精准扶贫,想为母校的贫困学子做点事。

  发帖人程耿孺,得知全国助学模范陈自绪,正在对学生进行走访调查,而对象正是该校建档立卡贫困户家庭的学生。她当即联系陈自绪,表达校友们的想法,随后,陈自绪推荐了因父母病、残、身故等原因致贫的5个学子,校友们愿意以每人每月600元的标准,资助这些贫困学子直到高中毕业。

  短短几天,群里有40位校友伸出了援助之手,筹集了爱心款22100元。4月23日,带着校友们满满的深情,陈自绪和程耿孺来到了醴陵市第二中学,为5个贫困学生送去了首批生活费。

  在醴陵,说起助学,很多人最先想到的是陈自绪,因为他手中有详实准确的第一手贫困生资料,他是当地一块响当当的“助学品牌”。

  2017年8月,爱心人士武先生找到他:“这是一万元,你带给需要帮助的贫困学生。收条就免算了,我信得过你。”陈老当时也没有数钱,资助给20个贫困学生每人500元后,还多出了100元。陈老将情况告诉武先生,得到的回复是:原来这是武先生特意留给陈老的费用,但陈老最终退还给了武先生。

  因为品牌的感召力,很多爱心人士找上门来,加入陈自绪的爱心助学队伍,传递浓浓大爱。

     陈老走访贫困学生 图片来源:株洲日报

  资助1476名贫困学子

  陈自绪是醴陵市城郊五里牌村的普通农民,家境并不富裕。

  “我因贫困幼年失学,是个不小的遗憾。”1999年,儿女相继成家,陈老召集家庭成员开会,提出资助贫困学生的想法。

  自己是失地农民,家里也拿不出钱,怎么资助学生?陈自绪选择做爱心人士与贫困学生“媒人”,骑上自行车,走访贫困学生,向爱心人士“化缘”。

  他建立了详实的助学档案,每一笔资助款的使用,在档案柜里都能找到记录。“这是2011年寄给广东省中山市的资助人黄先生的票据复印件,3900元爱心款是怎么用的,写得很清楚。剩下300块,黄先生说可留作我的助学用费。4月份,我给黄先生复信,告知这300元资助了阳三石小学的小罗。”陈老随机打开一份资料说。

  助学不能只是简单地给钱和物,更重要的是要激发孩子的上进心。资助学生时,陈老都会提出同样的要求:“爷爷不图你的回报,但要认真学习,不辜负家人、老师和爱心人士的期望;要懂得感恩,将来有能力了,要关爱他人。”

  在走访中,陈自绪还爱“管闲事”。枫林镇隆兴坳村贫困学生小陈,母亲因多方面的原因没有户口,于是与醴陵市、株洲市和云南省景洪市公安部门多次联系,成功解决难题。醴陵市公安局户政科民警介绍,陈老已帮助11户贫困家庭解决户口难题。

  曾经被陈老资助的贫困学生,也加入他的助学队伍,传递爱心。2017年3月,小丁在陈老资助下毕业,找到工作后,开设“陈爷爷爱心家园”网站,现已资助27个贫困学生。

  20年间,陈老累计筹集善款750多万元,资助1476名贫困学子。仅2017年,陈老走访的12名大一贫困生,就通过株洲晚报的助学活动每人获得5000元资助,全年筹集40多万元资助187名贫困学生。

  “风雨兼程欲何求,惟企学子成栋梁。”陈老说,自行车前的广告词,就是他的初心。

  闹过“乌龙”,收获感动

  助学路上,闹过“乌龙”,更多的是感动。

  “警察去他家了,肯定是抓他借助学之名骗钱。”刚开始助学时,有一天家里来了很多警察,村民议论纷纷。

  “我们是株洲市公安局的,想一对一资助小学贫困学生,今天是想请你帮我们确定助学对象,急着赶来都没脱下工作服。”民警一边说明来意一边致歉。

  新学期开学,醴陵市沩山镇10名贫寒学子,每人都收到首批助学款300元。因为和真心无私,陈老助学,赢得了社会各界的一致认可。

  2018年5月26日,我们随陈老去白兔潭镇、李畋镇走访贫困学生。一路上,陈老不时为司机指点行车路径,40多公里的乡村小道,陈老了如指掌。

  见我们的到来,83岁的抗美援朝老英雄刘本钦一眼就认出了陈老:“你虽没有上过战场,但在我看来,就是和平年代的英雄,是我们醴陵人的骄傲,我向你致敬!”

  “下乡助学时,把自行车停在村里,村民会悄悄捎上油货、包子;有时候车坏了要修,维修师傅硬是不肯收钱。”陈老说,在助学的路上总能收获感动。

  20年间,陈老骑坏8辆自行车、3辆助力车,走遍了醴陵市500多个自然村,449所学校,行程超过了10万公里,相当于绕地球近三圈。

  “只要不倒下,我就会一直走在助学路上。”陈老笃定地说。(株洲日报)

作者:王军 通讯员 邓立平 张升来
编辑:向胤蓉
来源:株洲文明网
分享到: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