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拄了12年拐杖 醴陵贫困学子期待迈出“全新一步”
株洲文明网 2018-12-10 08:53:00

  “振华,你好点没有?明天就是周末了,我们到医院来看你!““振华,天气这么冷,要多穿点衣服,别感冒了。”……12月7日,大雪节气,醴陵市中医院骨科13楼1313号病房,醴陵市陶瓷烟花职业技术学校自强班学生王振华躺在病床上,听完同学们发给他的微信语音信息后,开始讲述发生在他身上的一个个温馨故事。

  精准扶贫,他进入自强班学习

  王振华家在醴陵市板杉镇八步桥上湾组,8岁时的一场事故为他的人生蒙上了阴影。

  2006年秋天,王振华在乡间道路骑自行车,与迎面而来的大货车相撞,下肢右脚掌被车轮摩擦得严重变形。车祸后的第二年,他的爷爷撒手人寰,奶奶在重重打击下患上了精神疾病,父亲只能在家门口打零工,母亲则照顾一家老小。

  不幸伴随着贫穷,让这个家在风雨中飘摇。由于家境贫寒,王振华的腿伤一直无法得到彻底治疗,腿部遭受病痛的煎熬,一根拐杖开始伴随着他。

  精准扶贫如一缕春风,吹进了千家万户。2014年,王振华一家被纳入建档立卡贫困户,落实了各项扶贫政策。2017年9月,一直渴望有一门技能傍身的王振华,来到醴陵市陶瓷烟花职业技术学校398自强班,学习计算机专业。从此,这位贫困学子的命运,因爱心悄然变化。

  师生帮助,他有了52支“拐杖”

  在自强班,老师和同学们在生活和学习上帮助着王振华。

  “他刚来时,内向又敏感,不爱说话。”学校商务信息部主任王寄平说。

  2018年3月,草长莺飞,去醴陵西山游学的消息引来自强班孩子的欢呼雀跃。“我腿脚不方便,去不了。”王振华悄悄低下头。“一个都不能少,大家都一起去。”班主任欧亮看出了他的心思。为让王振华顺利参加活动,欧亮一早就开车去学校接他。到达目的地,老师和同学轮流搀扶他。50个同学,加上2个老师,王振华有了52支“移动拐杖”。

  “同学,你喝了姜汤没有?”春季,一场流感袭击了校园,深夜的食堂仍在忙碌,熬姜汤分发给同学。王振华和自强班班干部一起,帮忙分发姜汤。“学校老师和同学们给了我关心和帮助,我也要以爱心回报。”王振华说。

  接受治疗,他的伤腿有望恢复正常

  2018年9月,学校秋季开学,王振华的座位始终空着。王寄平赶紧联系他的父母,才知道他的腿又犯病了。

  左腿下肢萎缩瘦小到没有正常人一半,左脚掌外翻,关节接口处由于着地用力,血肉模糊。王寄平进行家访,看到躺在病床上的王振华,眼泪夺眶而出:“这个学生的病情,不能再耽误!”

  回到学校,她赶紧将王振华的病情向校长徐峰报告。徐峰走访卫计、民政等部门,争取一切支持。王振华被送到醴陵市中医院治疗,定下了在原有下肢上进行矫正的治疗方案。“这是一个年仅20岁的小伙子,要尽最大努力保住这条腿。”徐峰说。

  经过学校和医院多次沟通,11月15日,医院请来北京骨科专家,为王振华手术。手术时,学校老师和他父母一直在外守候。手术进展顺利,王振华弯曲90°的下肢脚掌已经得到部分纠正,再经过一次手术就可恢复正常。“现在恢复良好,下次手术初步定在明年2月。”主治医生宁奎介绍。

  “学校和社会给了我太多温暖。我曾以为,这辈子没有正常行走的希望了,等腿好后,我想到处去走走。”躺在病床上的王振华,对未来充满了期待。(株洲日报记者 张洁 通讯员 邓立平 黄天云 杨虹)

作者:
编辑:向胤蓉
来源:株洲文明网
分享到: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