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株洲召开全市学校思想政治工作座谈
株洲文明网 2018-12-11 10:11:00

  编者按:

  日前,为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精神,株洲市委宣传部、株洲市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会组织召开了全市学校思想政治工作座谈会。全市高职院校宣传系统及部分中学党政办负责同志齐聚一堂,总结交流思想政治工作经验,围绕新时代新思想新征程,就进一步做好学校思想政治工作谈认识、讲打算、提建议。现将各校思想政治工作特色进行展示。

  座谈会现场。图片来源:株洲日报

  湖南工业大学

  着力形成“大思政”格局

  学校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关于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和意识形态工作的重大决策部署,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强化“大思政”格局、加强意识形态工作和阵地监管,做细做实各项工作,取得较好成效。

  提高政治站位。学校党委切实履行领导班子主体责任、党委书记第一责任、党委分管领导直接责任、党委其他成员“一岗双责”责任。加强对二级党组织思想政治工作和意识形态工作的督促指导,真正使思想政治工作和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到人、纵向到底、横向到边。

  强化“大思政”格局。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于学校工作的各个方面、各个领域,形成党委统一领导、主管部门统筹协调,相关部门密切配合、教师学生全员参与的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大思政”格局。学校党委书记、校长、院党委书记(党总支书记)、院长每学期至少为学生上一次思想政治课;提升思政工作队伍与专业课教师队伍协同互动、思政课与其他课协同互融、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协同互联的水平与效果,提高思政课的吸引力;加大“课程思政”建设力度,切实提高专任教师参与思政教育的积极性;严格执行学校关于思政工作人员职称评审单列指标、单设标准、单独评审的“三单”制度;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既坚持报告会、读书会、学术沙龙等传统教育方式,更讲究创新,以加强思政教育的时代性、感召力和实效性;出台并实施有关方案,真正做到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切实加强思想政治和意识形态阵地建设,牢牢把握意识形态阵地管理权。

  湖南铁道职业技术学院

  以“五个融入”铸“工匠之魂”

  近年来,学院从职业教育的特点出发,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与“工匠精神”的培育紧密结合,德技并举,大力创新培育机制,通过实施“五个融入”,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到实处,铸就“工匠之魂”。

  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在人才培养方案中把培育工匠精神、铸就“工匠之魂”作为主要培养目标,细化到人才培养的各个节点。融入课堂教学。将工匠精神全方位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职业指导课教学、职业素养课教学、专业课程教学、实训课程教学五大课程教学中,对接学生专业和岗位素质需求,为学生工匠精神的培育提供全覆盖式课堂教学服务。融入主题活动。依托开学典礼、入学教育、主题班会、主题晨会等活动,全面培养学生工匠精神。

  融入实践养成。将6S(整理、整顿、清扫、清洁、安全、素养)管理纳入课程教学、学生宿舍管理、实习实训等环节,培养学生严谨细致、守纪规范的职业素养。2012年以来,每年组织上千名学生到春运第一线,承担票房售票、进出口检票、站台列车接送、乘务等工作,让学生零距离体验春运、感受工作岗位,引导培养学生爱岗敬业的精神。

  融入校园文化,以校园文化来熏陶和影响学生工匠之魂的塑造。融入校园环境文化,设计了以工匠精神为主题的文化标语等文化设施,让学生在一景一物中感受工匠精神;融入校园文化品牌,通过论坛、校园官网等平台,推出“大国工匠谈人生”“身边的榜样”等文化品牌,弘扬工匠精神;融入校园文化活动,结合专业打造了牵引之星文化艺术节等5大文化艺术节为主体的专业特色品牌文化活动,深化对工匠精神的理解和认同。

  湖南化工职业技术学院

  创新思政工作的机制、形式和内容

  学院始终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紧密结合时代需要与大学生思想实际,创新举措,做新做活做实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

  注重思政工作机制上创新。学院在不断的实践与探索中形成了思政工作“五一、四有”特色。“五一”指的是做好思想政治工作必须形成一种好理念、建立一个好机制、建设一支好队伍、制定一套好方案、培育一种好文化。“四有”指的是思想政治工作者要心中有个梦,有明确目标任务;要心中有团火,带着激情工作;要心中有束光,有理想之光、信念之光;要心中有把尺,既要讲规矩守底线,又要有担当能干事。

  注重思政工作形式上创新。集中学习与分散学习紧密结合,组织全校万余名师生认真收看党的十九大开幕盛况;第一时间邀请十九大代表肖国安、李民、陈志强来校作专题辅导;新闻网、微信等校内媒体平台及时推送相关学习内容,方便师生利用碎片时间强化学习。理论学习与实践学习紧密结合,组建党的十九大精神宣讲团深入各班级宣讲,开展各类实践活动,组织师生观看《榜样》,前往红色教育基地接受革命传统教育等。重点学习与一般学习紧密结合,科学制定党委中心组年度学习计划,党委宣传部制定月度教职工政治学习内容,开展了“好声音讲坛——新思想进校园”师生微宣讲等活动,助推学习生动化、常态化。

  注重思政工作内容上创新。突出主题教育,立足常规教育,以思政课堂教学为主阵地,不断推进思政课教学改革,创新实践教学模式,加强师生理想信念教育;凝练特色教育,深度挖掘传统文化教育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价值,定期开展“中华经典”诵读比赛活动。

  湖南工贸技师学院

  以“三个体系”筑牢思政工作生命线

  学院紧紧抓住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构建思想政治教育课堂主导体系、课外支撑体系、保障体系三个体系,打造核心价值观、特色文化、人文校园、爱心校园四大工程,筑牢思想政治工作生命线,努力培养德才兼备、德技双修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构建思想政治教育的课堂主导体系。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推进教学和教材建设,将政治理论课的课程建设纳入学院课程建设范围,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等内容纳入学习教材和必修课程;改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策略,提高政治理论课的教学质量,强化师德教育。

  构建思想政治教育的课外支撑体系。以主题教育活动为载体,打造“核心价值观”工程,每周开展一次主题班会课,每月开展一次升旗仪式暨国旗下的讲话主题活动,每年举办一次以道德教育为内容的主题活动;以“工匠精神”培育为重点,打造“特色文化”工程,建设“工匠精神”文化长廊;以社团文化活动为亮点,打造“人文校园”工程;以开展志愿活动为内容,打造“爱心校园”工程。

  构建思想政治教育的保障体系。切实加强学生思想政治工作阵地建设,大力推进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工作。通过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学院办学实力不断增强。其中,学院技能竞赛屡获佳绩,今年全国数控大赛中,青年教师谭志明荣获数控铣项目全国一等奖,被人社部授予“全国技术能手”称号。

  湖南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

  以考核促思政工作落地落实

  学校党委高度重视思想政治工作,严格贯彻落实有关会议精神。2017年制定了有关考核细则,将党建、思想政治、意识形态等工作纳入各党总支、党支部考核范围,强化量化考核和考核结果运用,推动各项工作落地落实。

  强化思想理论教育和价值引领。每年开展多项主题鲜明的校园文化活动,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华传统文化教育融入学生日常生活;积极开展文明创建,树立先进典型;完善管理体系,推动课程建设,健全督导评价机制,切实提高思想政治课教学质量。

  发挥哲学社会科学育人功能,将相关哲学社科科研成果运用到教学中,利用学生特色成长辅导室——杏林故事吧,给学生讲授道德模范、优秀医务工作者等故事,开办孔子学堂和举办中医药文化艺术节,引导学生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加强对课堂教学和各类思想文化阵地的建设管理,把牢正确的政治方向和舆论导向。积极推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改革创新,充分利用新媒体开展网络文化宣传和教育。今年,学校新加入全省高校思政工作“易班”行动计划,推进学校思政工作系统开展,学校微信公众号活跃度稳居全国职业院校官微前100名。

  湖南汽车工程职业学院

  聚焦“三新”,抓实思想政治工作

  近年来,学院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全国全省高校思政工作会议精神、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座谈会精神,抓牢“三权”、聚焦“三新”、致力“三优”,努力开创新时代高职院校思想政治工作新局面。

  抓牢“三权”,强化意识形态阵地建设。学校严格落实“党管意识形态”原则和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牢牢掌握高校意识形态的领导权、管理权和话语权,有效巩固广大师生员工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加强和改进了学校思想政治工作,推进全过程、全方位育人的探索与实践。

  聚焦“三新”,抓实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突出主体能动,树立大学生思政教育的新理念,依托微博、微信公众号、QQ等新媒体平台,传播好声音,传递正能量。注重系统协调,构建大学生思政教育新机制,深入开展“思想导师制”,坚持优化以“535”为核心的德育体系,成为全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示范推广项目。注重隐性渗透,拓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途径,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学生社团活动和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致力“三优”,营造文明优质的育人环境。学院党委高度重视校园文化建设,围绕优美校园、优良校风、优质服务“三优”目标,全力推动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协调发展。近年,学院连续两届获评湖南省文明单位。

  湖南省商业技师学院

  构建“四位一体”全员育人模式

  学院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通过坚持党建引领、筑牢理想信念、推进师德建设、构建德育体系,不断改进和创新方式方法,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抓好思政工作,取得较好成效。

  推进师德建设,优化队伍基础。围绕“数量+质量+团队”,通过引进一批新老师,培养一批年青教师,成就一批优秀教师,搭建职业规划平台、专业引领平台、风采展示平台,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教研能力和社会服务能力。

  构建德育体系,打造德育品牌。建立预防机制,着眼化解矛盾、疏导情绪、增进认同、凝聚人心,突出做好广大师生特别是后进生的思想政治工作,把矛盾和问题解决在起点、化解在萌芽状态。健全管理制度,建立健全《学生德育管理制度》《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制度》等制度,实现意识形态工作管理规范化、科学化。

  同时,注重全员育人,积极探索德育“协同育人”模式,形成了由学校、家庭、社会、学生组成的“四位一体”全员育人模式。注重全程育人,树专业特长为榜样,评选“商院杰出青年”、德育标兵、“优秀青年志愿者”等,精心打造“第三届校园文化艺术节”“商院志愿服务”等品牌活动,组织大型阳光体育活动、“道德讲堂”活动等,开展德育课程改革。学院创编的节目《烹燃星动》参加全国文明风采展演。注重全方位育人,继续推进构建融校园环境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企业文化于一体的“122”校园文化体系。

  株洲市职工大学(工业学校)

  抓牢思想政治工作主导权

  学校党委严格执行党的教育方针,高度重视思想政治工作,不断强化领导,进行理论武装、阵地建设、队伍意识,牢牢掌握思想政治工作的主导权,取得明显成效。

  加强领导,掌握思想政治工作主导权。学校党委对思想政治工作实行“一岗双责”责任制,成立了以党委书记为组长的学校思想政治工作领导小组,定期召开专题会议研究推动相关工作;通过组织中心组(扩大)学习、教职工大会、专题学习等多种形式学习,扎实推进全校教职工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大力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强化学生思政工作引领。以创建省级文明校园为契机,以弘扬“厚德树人,精技立业”校训精神为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载体,以立德树人为核心,通过小班会课、工校讲坛、“红五月”系列活动、迎新晚会等主要平台,加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教育,积极引导师生讲道德、尊道德、守道德。同时,进一步深化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中国梦的宣传教育,引导广大师生坚定理想信念,增强“四个自信”。

  强化阵地建设,把握思想政治工作的渗透力。着力打造校园网站,充分利用宣传橱窗、广播、微信公众平台、QQ群等,加速网上网下联动,整合思政工作阵地资源。壮大思政工作队伍,对校园活动进行及时宣传报道,把握好舆论引导的时度效,强化校园宣传和网络舆情管理,确保掌握意识形态主导权。下一步,学校将继续把思想政治工作作为党建的重要内容,进一步强化责任、强化领导、强化举措,唱响主旋律,巩固主流思想。

  株洲市幼儿师范学校

  以“文化+活动”为载体推动思政教育发展

  多年来,学校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使命,围绕“德育立本,文化铸魂,科研兴业,校企育才”的办学理念,通过多种载体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形成了“创新、团结、奋进、奉献”的校园精神,教师为人师表、团结奉献,学生阳光自信、积极上进。

  文化载体熏陶。学校特别注重文化育人功能,构建了以“真正学会”校训文化为核心的特色校园文化,原创了16首校园歌曲,通过让师生吟唱甚至以舞蹈的形式演绎来浸润心灵。营造了浓厚的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氛围,通过弘扬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浸润师生心灵,陶冶情操。以“诗书礼乐 ”等形式传承中华文明礼仪,以“善敬净雅乐”规范师生礼仪行为;编写《百首经典诗词》《百个历史人物》等校本教材,增设经典诵读课程。学校被确定为全国中等职业学校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文化礼仪展示及经典诵读基地。

  活动载体浸润。学校结合中职生特点,在德育领域大胆改革,创立了快乐德育品牌,构建了完备的快乐德育理论体系,研发“搏卡拉拓展训练”等体验式训练课程。学校品牌德育活动“玩动奇迹”,一年举办一次;“庆元旦,迎新年”大型游艺活动,学校只确定主题,所有项目由学生策划设计实施;组织学生参加“文明风采”竞赛活动,师生获奖人次居全省前列;组织学生参加“双创”活动,连续3年获得国家级奖项。

  媒体载体宣扬。学校通过QQ群、微信群等宣扬先进事迹,传播正能量。比如,将今年秋季开学老师们连夜帮助学生安装床铺的图片及时转发到工作群,大大激发了老师们的凝聚力。同时,参与的老师大部分是干部、党员,无形中树立了党员干部的良好形象,增强了向心力。学校微信公众平台开辟“校园朗读者”栏目,通过引导师生朗读革命烈士书信、经典诗文等,获得启迪和力量。

  株洲市第二中学

  构建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格局

  学校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坚持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不断提升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质量,努力培养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创新型人才。

  毫不动摇地加强党对学校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强化思想理论教育和价值引领。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以理想信念、爱国主义、公民道德教育为重点,开发了“我的中国梦”“爱学习、爱劳动、爱祖国”等校本课程,推进全员育德、全科育德、全程育德;重视养成教育,开展“做文明学子,行礼仪之风”系列活动;重视文化建设和价值引领,开展了核心文化价值观有奖征集、大讨论和读书分享会等系列文化活动。

  注重构建全方位协同育人体系。牢牢把握课堂教学主阵地作用,建立健全课堂教学管理办法和管理体系,划定课堂教学意识形态安全底线和红线,切实将思想价值引领融入整个教育教学中;积极发挥共青团在学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带头作用;着力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打造“五进”(进社区、进农村、进工厂、进大自然、进军营)、“五节”(科技节、艺术节、体育节、人文节、社团节)活动,用文化滋养心灵,用文化涵育德行,用文化引领风尚;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学校网站、微信、QQ群等意识形态阵地及平台的建设管理,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广大师生。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坚持以“敬业爱生、教书育人”为核心,以“立德树人、廉洁从教”为重点,以落实“中小学师德‘十条红线’”为抓手,深入开展师德师风建设,现有全国劳模、全国优秀班主任陈金娇等一批师德典型;组织“师德标兵”等评选表彰,涌现了王琼辉等一批市级优秀教师和优秀教育工作者。2017年,学校获评首届全国文明校园。(株洲日报记者 陈正明 整理)

作者:
编辑:向胤蓉
来源:株洲文明网
分享到: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