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0日,株洲市政协召开首次专委会协商座谈会,围绕“强化城区公共自行车租赁系统公益属性”主题,协商建言。
记者从会上获悉,2011年5月,株洲市公共自行车租赁系统全面启动,成为全省首个建立公共自行车租赁系统的城市,也是当时国内为数不多把公共自行车租赁系统纳入城市公共交通体系的城市。此后,公共自行车成为株洲城市建设与管理的一张闪耀名片。
但是,近年来由于多重因素,株洲市公共自行车租赁系统面临众多问题。去年11月起,株洲市政协人资环委牵头组织对公共自行车租赁系统相关情况进行专题调研。据公交健宁公司透露,目前全市正常使用的租赁卡约18万张,今年1-6月,借车量为3986743次,同比下降54%。
株洲市政协副主席朱庸靖、刘春生出席座谈会。
□现状
日均租借量
从高峰7万次降至不足4万次
调研显示,目前全市多数锁柱都存在不同程度的锈蚀、松动,保存完好的已所剩无几;1312路探头只有158路能正常显示;线路逐渐老化,站点断电、断网等问题频发。由于部分市民对系统操作不当、不文明操作等影响,截至今年6月,当初投放的15994辆自行车,可正常使用的已不足8000辆。
近两年日均维修车辆比例不断上升,平均每天需维修约200辆,2015年仅车辆维修材料和加工费就达282.2万元。而系统电子元件、显示屏、视频监控、管线等维护压力更大,据统计,系统运营费逐年上升,2013年为1200多万元,2015年上升到2127万元。
相关数据显示,株洲市公共自行车租借量已从2012年的日均7万次,下降到2015年日均不足4万次。2012年、2015年自行车骑行量分别为2467万人次、1475万人次,下降40.2%。与前些年得到一致褒扬的情况相比,近几年来,市民满意度持续下降。数据显示,2015年1-4季度,市民对管理箱、锁柱的满意度由80.1%下降至78.1%,对站点空、满车的满意度由81.7%下降到76%。
□建议
将公共自行车的建设与管理
纳入“民生100”工程
株洲市政协在调研报告中指出,株洲公共自行车租赁系建立之初定位比较明确,但发展重心偏离了公益性这条主轴。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在于对公共自行车公益属性的定位把握不够准确,“政府主导、市场运作、企业主体”的运营管理模式未得到充分贯彻实施。
据调查统计,株洲市城市低收入人群占使用总人数的57%,无收入人群(以未成年人为主)占19.7%,中、高收入人群占23.3%;从使用用途看,上下班选择公共自行车的占到了使用总人数的74.7%。株洲市政协在调研报告中建议,明年起,株洲市委市政府将公共自行车的建设与管理纳入“民生100”工程;把城市公共自行车租赁系统的建设,作为今后城市交通系统规划建设的关键环节,与城市交通体系同步规划、同步推进;以城市综合管理立法为契机,制定相关配套管理办法和考核办法,并明确发展目标,不仅要有对企业的考核,还要有对部门的考核,对市民行为的规范;服务大众化,降低使用门槛,不论本地还是外地户籍,办理使用手续都一视同仁。(株洲晚报)
编辑:向胤蓉
来源:株洲文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