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要闻
让“文化+”成为亮丽风景线 为文明株洲注入新动力
株洲文明网 2016-07-25 10:06:00

 

渌江书院 图片来源:株洲日报

  醴陵渌江书院修缮工程自2015年3月启动以来备受各界关注,现山门牌坊已完工,整个工程已初具规模。按照修旧如旧的原则,书院的山门、正厅、后殿、藏书楼、斋舍、靖兴寺、宋名臣祠等建筑已完工,1期整体工程预计9月份竣工。

  “文化+商品”,可赋予商品的思想内涵;“文化+经济”,可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文化+”,就是为各项工作植入文化的DNA。

  在文化产业迅猛发展的今天,“文化+”能够为经济、产业乃至社会发展提供新动力,开辟新空间。连日来,株洲市委献智献策活动收到不少来自各方关于“文化延伸”的好建议。

  把株洲文化打造成具有丰富内涵的“超级IP”

  近日有报道称,茶陵的客家火龙,炎陵的客家山歌、三人龙,攸县的龙泉狮灯,醴陵的星子灯、思情鬼歌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即将亮相神农城景区,引发网友热议。株洲市委献智献策活动办也收到网友张书乐的建议,他建议把株洲文化打造成“超级IP”。

  所谓IP,是Intellectual Property的缩写,可以解读为知识产权,也可以解读为原创内容,特指具有长期生命力和商业价值的跨媒介内容运营。《魔兽》、《美国队长3》、《复仇者联盟》等的热映,在票房爆收的同时,还在玩具、服饰、旅游等衍生产业链上形成了一股“周边产品热”“明星同款热”,而让超级IP成为一个极有创新和创富色彩的名词。

  株洲能有超级IP吗?张书乐认为这个答案是肯定的。在他看来,仅炎帝神农氏的陵寝所在地,及由此衍生的炎帝陵祭典,就足以形成一个颇具号召力的超级IP产业群。

  对于下一步该如何去做?他认为,首先应跳出“文化搭台、经济唱戏”的思维瓶颈,如果仅借助炎帝这个名片把客商导流进来显然不够。不妨效仿一下故宫博物院,其成功地走出了一条卖萌路线,让皇家文化“接地气”。从“宫廷娃娃”到“朝珠耳机”,从“皇帝折扇”到“花翎伞”……截至2015年年底,故宫博物院共研发文化创意产品8683种。与此同时,故宫的文创产品销售额也在两年间增长50%。

  回归到株洲实际,比如本土的服饰产业,在从仿制走向原创过程中,未尝不能对炎帝这个IP进行再开发,比如同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的釉下五彩瓷烧制技艺,未尝不能在当年借助红官窑这个IP而闻名海内外的基础上,和“炎帝”“玩一把”。一言以蔽之,要成为超级IP,先要把“炎帝”请到咱们的生活里,请进咱们的客厅来,请到我们的日常消费中去,而不是停留在只是能和文化拉上家常的产业经济的“代言人”上。

  建设中南文化艺术品交易中心

  当前,湘江河东风光带正在加紧建设,能否以此为契机,建设中南文化产品交易中心呢?

  株洲市文化市场综合执法局周煦惠建议,规划好尚未拆迁改造的解放街老街,打造仿古建筑一条街,建设集古玩、藏品、奇石、根雕、字画、邮票、文房四宝、珠宝工艺、老旧书报、产权交易、民间工艺品等于一体的中南文化艺术品交易市场,与芦淞服饰文化城相连接,形成辐射中部地区、影响全国的文化产品交易、物流中心。

  同时,他还建议,组建株洲市艺术品专家鉴定委员会和行业协会,制定行业自律公约,形成良性互动,鼓励艺术家、艺术作品通过经纪、代销、拍卖等正规渠道进行操作,杜绝私人交易。加强经营者信用档案建设,建立警示名单和黑名单制度,完善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机制。

  让群众文化活动成为亮丽风景线

  近年来,株洲市持续开展的“周周乐”、“欢乐潇湘”等系列群众文化活动,把来自广大群众的文化转化形式服务群众,回归到群众之中,在株洲市掀起了一股群众文化热。

  株洲市群众艺术馆建议文化部门将爱好写作的人组织起来,把株洲的新人新事、新变化、新风貌编创成文艺小节目,交由文艺团队进行演出,让好人好事有人演、有人唱、有人弘扬,成为株洲树立新风、净化心灵、倡导正能量的风景线。

  对于演出水平较高的群艺团队,建议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为其解决音响设备、演出场所等实际问题,让这些群众文艺演出活动,真正成为我市精神文明建设的文化阵地。

  【相关建议】

  将株洲打造成“音乐之城,歌剧之乡”

  预计再过2个月,神农大剧院将正式运营,迎来首场演出。这又将进一步丰富市民朋友们的精神文化生活。

  据悉,1991年全国歌剧观摩调演在株举办,著名词作家乔羽曾题词称株洲市为“音乐之城,歌剧之乡”。为此,株洲市文化艺术创作中心建议株洲市设立音乐、歌剧创作专项基金,并鼓励企业和社会捐赠,用于优秀作品的录制出版、演出推广。同时,加大创作人才引进力度,邀请全国知名艺术家,定期举办培训等活动。

  此外,建议效仿当下较为成功的案例,通过活动策划,提升品牌影响,如参考乌镇戏剧节、内蒙古草原音乐节的做法,既扩大了品牌影响,又拉动了旅游业。

  整合株洲市艺术类数字资源库

  当下,文化大融合大发展已成为各地走文化繁荣路线的必经之路,株洲市政协委员邹艳君为此建议,整合株洲市文化艺术类资源,形成互通互动的资料库。

  她建议集中整合包括话剧、歌舞、曲艺、儿童剧、美术、雕刻、书法、摄影等各种优秀艺术作品,以及文化遗产、影视等各类资源,形成完备的信息源,并开设论坛、留言板、视频沙龙、远程培训等互动活动,实现区域间文化互助。同时加强数字文化馆基础设施建设,力争建成融阅读、观赏为一体的多功能放映室。同时,借鉴图书馆成熟技术,总结和创新互联网、光盘和硬盘服务等手段,借助数字电视和远程服务等信息资源网络,提高资源传输质量和服务水平,开辟面向基层、面向大众的多种服务形式,大力开展公益性服务。

  解决小微文化企业融资难题

  当前,株洲市共有小微文化企业997家。如何帮助这些企业生存发展成为了株洲市文体广新局相关人员关注的重点。

  株洲市文体广新局建议,鼓励银行对小微文化企业的金融产品进行创新,制定以订单、商誉、法人的资信程度等无形资产进行评估和抵押贷款的措施,及时有效解决其融资难题。加快发展小型金融机构,在加强监管和防范风险的前提下,适当放宽民间资本、外资等参股设立小型金融机构的条件,加快小微文化企业融资担保体系的建设,规范担保公司的经营行为,规范对其的融资服务。建立服务平台,从技术、市场、劳动力补贴方面给予小微文化企业帮助。

  【文化发展新观点】

  让电影惠及所有百姓

  株洲市电影管理服务中心:我市应着力开发经营电影后期产品,这是有待开发的“短板”。同时要在政府的引导和扶持下,规划安排好农村、社区公益电影,让电影这项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需求惠及所有百姓。

  用艺术手法重新定义醴陵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釉下五彩瓷传承人黄龙:建议把醴陵城内所有建筑物的外墙,统一粉刷上协调的色彩,用绘画的艺术形式呈现出建筑物新的活力。醴陵目前八大美院毕业人数近500人,具备了执行此方案的人才条件。

  把“孝”作为干部考核晋级必备条件

  民盟盟员廖光辉:建议开发本土通俗教材,把传统的“三字经”“弟子规”纳入第一章,让学生从小接受孝悌文化教育。百善孝为先,把“孝”作为干部考核、晋级必备条件。社区、小区是人口居住最多的地方,应该让孝心走向最基层,评出社区孝心模范,带动社区和睦。

  以苏式建筑观光为延伸点发展株洲市工业旅游

  民革天元二支部:建议以红官窑为突破口,唐人神集团为示范点,规划展览馆为支撑点,将株洲市博物馆改造为以“工业与科技”为主题的综合博物馆,也可考虑将石峰区的旧厂房改造成为大剧院、艺术画院等,形成工业文化集群效应。(株洲日报/株洲新闻网)

作者:徐菲菲
编辑:向胤蓉
来源:株洲文明网
分享到: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