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要闻
株洲市文明办主任欧阳元初:共建共享更高水平文明城市
株洲文明网 2016-08-29 11:11:00

  文明城市建设是一个永恒主题,永远在路上。株洲把全国文明城市这杆旗帜举得更高,这块金字招牌擦得更亮,必须牢牢把握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总体要求,坚持以确保人民群众有更多的获得感、确保2017年蝉联“全国文明城市”为目标,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线,以深入开展十大文明行动为抓手,着力在凝魂塑魄、强基固本上下功夫,努力形成全市上下共建共享文明城市的生动局面。

  一、要凝文明之魂,打造道德风尚高地。道德力量是最持久最深层的精神力量,是文明城市建设的基础工程。要强化宣传引导。充分运用媒体宣传、公益广告、文艺节目等多种形式,持续灌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三个倡导”基本内容,唱响主旋律、凝聚正能量,使之家喻户晓、深入人心。要广泛开展道德模范学习教育活动,大力宣传道德模范、凡人故事、草根英雄、最美人物、身边好人,推动形成崇德向善、见贤思齐的浓厚氛围。要强化贯穿融入。道德价值要真正发挥作用,必须贯穿融入社会、融入实际、融入生活。要把道德建设贯穿融入到各行各业工作中去,形成各方面工作与道德建设同频共振、同向同行的强大正效应。要把道德建设贯穿融入大众的日常生活,完善市民公约、乡规民约、学生守则等行为准则,使之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基本遵循。要强化实践养成。要积极开展道德实践活动,坚持不懈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地生根,不断提高市民道德水平、提升道德境界。株洲有53万注册志愿者,800多支志愿服务队,要突出抓好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以社区为依托,以关爱空巢老人、留守儿童、困难职工、残疾人为重点,着力让志愿服务走向基层、走入社区、走进家庭。要深入推进文明交通、文明城管、文明旅游、文明单位、文明网络、文明餐桌、文明社区、文明乡村、文明校园、文明家庭等十大文明行动,着力创造文明城市建设的新亮点新品牌,致力推动人人参与、人人实践,不断巩固提升文明城市创建成果,把全国文明城市这块金字招牌擦得更亮。

  二、要塑文明之魄,打造文化价值福地。文化是城市最根本的精神基因,是文明城市丰富内涵、提高软实力的重要内容。要传承好优秀历史文化。重点围绕炎帝文化、红色文化、工业文化做好挖掘、弘扬、整合文章,加强对外宣传与交流,打造具有株洲特色文化脉络的精神高地。要深入开展“我们的节日”系列主题活动,办好炎帝文化节、陶瓷艺术节、茶祖文化节,提升文化效应。要加大文化遗产保护力度,加强重点文物保护规划编制,大力发展修志编鉴和档案事业,铭刻“株洲记忆”。要塑造好城市景观文化。株洲作为一座有特色、有底蕴、有灵气的“三老三新”城市,有着独特的资源禀赋、风土人情。为此,在城市规划和建设中要坚持文化自信,着力打好特色牌、开放牌。要紧扣建设现代化国际化生态宜居城市目标,以“工匠精神”做精做美城市,在城区的空间布局,建筑群的规划设计,街道、广场、公园等单体景观的造型风格上,都要充分体现株洲特质、文化特色、开放特点、现代特征,避免陷入“千城一面、景观趋同”的“风格危机”,进一步提升城市品位。要完善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要以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为契机,改造提升原有工矿企业文化设施功能,加快湖南工业博物馆和市图书馆、市博物馆、市美术馆、市群艺馆和戏剧传承中心等“四馆一中心”建设。要完善基层文化服务网络,抓好县级公共文化场馆建设,打造地域特征明显的县级“特色馆”。要深入推进文化惠民工程,开展“五下乡”、“四进社区”、送戏送影进基层等活动,活跃市民文化生活,不断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

  三、要固文明之基,打造改革发展重地。建设更高水平文明城市,经济发展是核心,是基石。要突出发展第一要务。紧扣加快改革发展转型升级主线,深入实施“四大工程”,进一步优化发展结构,拓展发展空间,激发发展动能,厚植发展优势。要大力实施产业振兴工程,全力打造中国动力谷,建设先进制造业集聚区;大力实施城镇扩容提质工程和县域崛起工程,推动城乡统筹协调发展;大力实施创新创业工程,依托长株潭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推进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着力形成以创新为主要引领和支撑的经济体系和发展模式;大力实施开放带动工程,全面对接深度融入国家区域发展战略,建设湘东经济开放型经济带,构筑内陆开放合作新高地。要用足改革第一利器。树立正确改革方向,坚持问题导向抓重点、带全局、求实效,统筹推进各领域改革,不断释放改革红利。要着力深化行政体制改革,分类有序推进事业单位改革,切实转变政府职能,提高行政效能。要着力深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推进国企国资、商事制度、市场配置要素、财税金融体制等领域改革,不断增强市场经济活力,提升发展的动能和创造力。要聚焦民生第一目标。按照普惠性、保基本、均等化、可持续要求,加大公共财政对民生投入的力度,大力发展扶贫、就业、社保、教育、卫生、文化、科技、体育等社会事业,扩大公共服务供给总量,创新公共服务提供方式,完善城乡民生实事滚动实施机制,使更多的改革发展和文明建设成果惠及于民。

  四、要兴文明之举,打造生态宜居宝地。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是我市深化文明城市建设攻难点、补短板的重要举措。要加强生态保护,建设绿色之城。坚持保护优先、自然修复为主,推动山水林田湖生态一体保护,完善天然林保护制度,筑牢绿色生态安全屏障。深入开展“城市绿荫”行动,加强城市绿心地区保护建设,推动城市园林绿化向精细化、特色化、生态化方向发展,实现城市绿化整体水平提档升级,争创国家生态园林城市。要抓好环境整治,建设清洁之城。坚持从解决好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生态环境问题入手,加大环境执法力度,坚决打好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三大战役,深入推进“一江两水四港”环境综合治理,加快推进清水塘老工业基地搬迁改造,加大农业面源治理,推动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呵护好株洲一江碧水、两岸青山、广阔城乡。要突出两型引领,建设低碳之城。强化资源节约利用,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培育环保节能产业,增加绿色供给,鼓励绿色消费,引导形成绿色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广泛开展“两型”机关、企业、园区、乡镇等示范创建活动,巩固扩大两型社会建设的整体成效,让群众切实感受到两型社会建设带来的巨大变化,享受到两型社会建设的文明成果。(作者系株洲市文明办主任欧阳元初)

作者:
编辑:hunzz_xiangr
来源:株洲文明网
分享到: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