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要闻
脱贫攻坚之株洲实践:铸造“金钥匙” 打开致富门
株洲文明网 2018-06-12 15:07:00

  一根鱼竿和一篓鲜鱼,有人选择鲜鱼,饱餐后饿死在竹篓旁;有人选择鱼竿,捕鱼为业过上幸福生活。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产业扶贫、就业扶贫,激发贫困户内生动力,是脱贫攻坚的有力武器。

  涉险滩、闯难关、辟新径,株洲用改革创新的思维落子布局,不断激发农村土地、农民资产、市场主体、农村劳动力、农村金融的活力,铸造“金钥匙”,打开致富门。

  点面结合 产业支撑带动大脱贫

  紧扣时间点,下足“绣花”功,打好攻坚战,全市脱贫攻坚工作步伐铿锵、硕果累累。

  目前,全市贫困人口17.59万,已有1562家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动2.35万户8.17万贫困人口参与产业扶贫,占比46.44%,年人均增收1887元。其中有356家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帮扶166个贫困村和142个200名贫困人口以上的非贫困村,实现了贫困村专业合作社全覆盖,带动6949户2.28万名贫困人口发展产业。

  成绩的背后,是产业扶贫的稳健脚步——

  制定出台《株洲市产业扶贫指导意见》,强化政策驱动;实施全市产业扶贫规划,做到“县有统筹安排、乡有特色园区、村有专业合作社、户有致富门路”。

  突出“一乡一业、一村一品”,依托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和家庭农场,形成特色产业集聚效益和品牌优势,每个贫困村都有1-2个稳定增收产业,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都有1个以上增收项目。

  瞄准重点贫困地区和特殊贫困人口,扶贫资源“精准滴灌”。目前,全市已整合涉农资金18.11亿元,其中省重点产业扶贫项目5个,投资3454.19万元,带动贫困人口6179人,贫困户人均年收入达到1181元/户;其他产业项目668个,投入产业扶贫资金17.76亿元,2.3万贫困人口通过发展产业实现脱贫。

  发展产业,贵在“特”字,重在“精”字。五县(市)依托优势资源,瞄准市场需求,围绕特色农业做文章。炎陵县推动“一带八基地”建设,“炎陵黄桃”已成为地理标志产品。茶陵县打造四大特色产业,特色蔬菜(茶陵三宝、食用菌)、特色粮油(优质稻、双低油菜、油茶)、特色猪牛(茶陵黄牛、商品猪)、特色果茶林(脐橙、茶叶、楠竹、特色水果)。

  打造强有力“火车头”,为贫困地区脱贫致富提供牵引力。全市现有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2个,省级龙头企业34个,市级龙头企业155个。全市166个贫困村均纳入“百企帮百村”范畴,打造“一村一品”和“一村一业”。连续四年,全市投入重点产业扶持资金4662万元,支持产业项目13个。

  既要因地制宜走“老路”,也要创新谋变穿“新鞋”。如今,“光伏+扶贫”“电商+扶贫”“金融+扶贫”等新型产业扶贫风生水起。

  政府搭平台,企业架桥梁,产业扶贫“连锁效应”逐渐显现:贫困户看到希望,参与其中,激发出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

  强化基础 就业扶贫更实更牢

  贫不贫、富不富,关键看收入。要脱贫致富,首先要解决的是就业问题。

  近三年来,株洲市举办就业援助、春风行动等各类就业扶贫招聘会668场,为1.99万贫困劳动力提供了家门口就业岗位;

  近三年来,株洲市共发放农民工创业担保贷款近1.78亿元,带动1.05万人就业;

  2017年以来,全市举办“扶贫专班”46期,1400余名贫困对象吃上“实用技术饭”。

  ……

  这一项项就业创业成绩,就像一个个铿锵有力的音符,谱写了就业创业新篇章。

  在“促”字上做文章,在“助”字上下功夫,株洲探索出一套符合市情的“5+1”就业扶贫模式。

  定员、定点、定向、定岗、定责,“五定培训”模式充分发挥株洲市新希望焊接职业技术学校等5家“就业扶贫爱心培训机构”的社会资源优势,将技能培训和就业岗位结合,为贫困劳动力开展免费就业技能培训。

  “一人一卡”台账,“一人一策”精准帮扶,株洲市人社局有针对性地提供职业指导和职业介绍服务,帮助贫困人口找到心仪岗位。

  率全省之先,推出就业扶贫支持政策,为个人、机构、企业提供“5+2+2”一揽子政策补助大礼包;缓解创业者融资难,将个人贷款额度统一提高至10万元,并对贫困地区创业者给予全额贴息。

  贫困户居住地偏远分散,集中培训不易,市县培训队伍自带设备,“乡村大课堂”送技术上门。一支76人的市级创业培训讲师团,一支40人的创业服务专家咨询团,每年巡回宣讲,贫困劳动力在“家门口”就能接受“短、平、快”的实用技术培训。

  近年来,全市累计开发劳保、治安、保洁等公益性岗位5026个,全部用于托底安置就业困难贫困人员。

  一个个优惠政策,一场场技能培训,一条条就业门路,一张张幸福笑脸,不仅承载着贫困户早日脱贫奔小康的美好希冀,更将株洲就业扶贫推向蹄疾步稳的“快车道”。

  扶贫扶志 激发脱贫内生动力

  穷不生根,富无天生。贫穷,固然有许许多多的原因,但更多的还是人自身的原因。

  激发内力,巧借外力,多管齐下。株洲市坚持“扶贫先扶志”,积极选树脱贫典型,引导贫困群众靠辛勤劳动脱贫致富。

  2018年2月,全市“贫困户脱贫之星”评选启动,奖励先进,激励落后,5000名贫困户意气风发成为脱贫“明星”。

  特色产业致富之星、转移就业勤劳之星、发展教育希望之星、感恩社会公德之星,领奖台上,“群星”闪耀,笑逐颜开,人心思富。

  老百姓常说,“手里没把米,鸡都不跟你”,看得见摸得着的幸福就是贫困群众心中的“米”。

  在攸县网岭镇北联村,身残志坚的李可德在扶贫政策支持下,撸起袖子加油干,带领乡亲种药材,生活过得有滋有味。如今,“全省最美扶贫人”李可德的励志故事正激励着许多贫困群众自力更生,创造美好生活。

  有样学样,勤奋自强。混日子的懒汉少了,奔富路的勤快人多了。炎陵县沔渡镇中洞村贫困户李福亮,曾在贫病交加中虚度十年,如今在扶贫春风吹拂下,养蜜蜂,盖新房,建新家。

  当上五星级“脱贫之星”后,李福亮感慨:幸福是奋斗出来的。党的政策好,自己加油干,生活才能“芝麻开花节节高”。

  山,还是这些山;人,还是那些人。收入,一年更比一年高。2018年,沐浴着“十九大”精神的光辉,撑起扶贫的帆,荡起脱贫的浆,株洲人民必定乘风破浪奔小康!(株洲日报)

作者:江先国 王军 通讯员 谭雪平
编辑:向胤蓉
来源:株洲文明网
分享到: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