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要闻
学有所教/病有所医/住有所居 株洲扶贫浇筑幸福高度
株洲文明网 2018-06-19 09:13:00

  两不愁,三保障。六个字,是群众最大的期待,是政府最难的考题。

  三年来,这深沉炙热的大爱在心头涌动,这厚重温暖的承诺在耳畔萦绕——全市上下,万众一心,穿山越岭,风雨兼程,用1000多个日日夜夜上下求索,只为实现“不愁吃、不愁穿,学有所教、病有所医、住有所居”。

  当教育扶贫阻断了贫困代际传递,当健康扶贫斩断“病根”除掉“穷根”,当安居扶贫既挪“穷窝”又换“穷业”,沉甸甸的扶贫答卷上,株洲标出底线刻度,浇筑幸福高度。

  学有所教——阻断贫困代际传递

  在炎陵县船形乡高路村,杨恒曾因交不起学费,险些与梦寐以求的大学生活失之交臂。他的父亲是聋哑人,母亲的左脚天生残疾,一家三口吃低保,生活靠政府救济和亲戚接济。

  是教育扶贫改变了杨恒的命运。通过“雨露计划”和各项减免政策,他顺利完成专业知识学习,如今承接室内设计业务,让自己的点子和创意,变成了财富,顺利脱贫。

  治贫先治愚,扶贫必扶智。真理如斯,往往必须政策给力。

  “控辍保学”,不漏一户。株洲市实施“一人一案”,通过学籍系统对全市学生进行监控,校、县、市三级联动,尤其关注流动人口子女、残疾儿童状况,提高各级各类教育入学率。

  精准资助,不落一人。株洲市建立了从学前教育到高等教育全覆盖的学生资助体系,所有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全部纳入资助范围。

  与此同时,株洲市还连续14年举办“金秋助学”活动,筹资7000万元,资助贫困家庭大一新生3.6万人,实现全市没有一个学生因贫辍学。

  读得起,还要教得好。改善办学条件,提高师资力量,也要共同发力。

  泥巴地换成塑胶操场,在茶陵县秩塘镇田湖村小学新建的运动场上,孩子们可以尽情地玩球、跳绳。教室宽敞了,校园整洁了,“全面改薄”让农村小学魅力重生,跟着进城务工父母上学的小孩,如今爱上了家门口的学校。

  乡村教师,有了更多的坚守理由。株洲市在全省率先出台《乡村教师支持计划实施细则》,新进教师90%以上安排到农村学校任教,“国培计划”“省培计划”97.5%名额留给乡村一线教师,教师待遇正得到全面落实。

  职业教育,为初、高中毕业后未能继续深造的“两后生”,开辟出“绿色通道”。醴陵陶瓷烟花职校开设的“自强班”,专门招收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孩子进行技能培训,并实行“免学费、免杂费、免生活费,包推荐就业”。

  阻断贫困代际传递,让贫困家庭在起跑线上冲刺。他们的人生,草木蔓发,春山可望。

  病有所医——斩断“病根”,除掉“穷根”

  炎陵县霞阳镇大源村的邬春发,曾患双侧股骨头坏死,因为没钱做髋关节人工置换手术,病情一拖再拖。

  健康扶贫,株洲市率先实施健康扶贫分类救治,对不可逆转的疾病,尽量减少痛苦、延长生命,对需要长期救治管理的慢性病,做好疗养,对2132名可一次性治愈的对象,全力救治、努力治愈。

  邬春发属于一次性可治愈贫困户,在医院接受手术后,个人仅负担3800元,其余费用都得到报销。如今,康复出院的邬春发贷款发展产业,脱贫愿景变成现实。

  “入院零预付、报销零起付、出院零支付”,“一站式”绿色窗口服务,更多的基本医疗保障、大病救助、医疗救助等政策,编织起健康扶贫保障网,让贫困百姓凭着一张身份证,就能享受最好的救治。

  看得起病,更要看得好病。对166个贫困村卫生室进行标准化建设,为部分村卫生室配发“健康一体机”等设备,最基层的医疗,有最深刻的变化。

  醴陵市启动“湘雅乡情”分散型医联体,利用 “乡情”资源,组织湘雅醴陵籍专家与湖南师范大学附属湘东医院、醴陵中医院等建立长期合作关系,为贫困对象发放免费诊疗卡。

  茶陵县建立起对口支援制度,争取到株洲市331医院帮扶县人民医院,省直中医院帮扶县中医院;茶陵县人民医院与高陇中心卫生院、茶陵县中医院与界首卫生院两个医联体,在高陇镇、界首镇先行分级诊疗试点,让群众在家门口享受市县级医疗技术服务。

  斩断“病根”,除掉“穷根”,让贫困家庭不再因病致贫、因病返贫,为他们的健康当起守护神、撑起保护伞。

  住有所居——既“挪穷窝”,又“换穷业”

  茶陵县腰潞镇潞理村的尹送兰,曾经带着小孩寄居亲戚家。她住的土坯房被山洪冲毁,家里拿不出钱建房,安居梦一度成为奢望。

  对无力建房的贫困户,茶陵县实行“帮筹措资金、帮请施工队、帮把质量关、帮安置房验收”,让贫困户拎包入住。“幸福,满意!”2017年11月搬进易地搬迁集中安置点,尹送兰感激涕零。

  炎陵易地搬迁,不做面子工程,各地抓顶层设计,坚持高标准规划,目前已实施40个安置项目,完成投资7.12亿元,完成省定任务13434人搬迁入住。

  搬迁是手段,但决不是一搬了之,还要稳得住,逐步能致富。

  炎陵县从发展生产、发展教育、社会保障兜底、医疗救助、转移就业、生态补偿等方面,帮助易地扶贫搬迁对象增加收入;醴陵市在贫困劳动力搬迁后,通过企业、合作社培训后,顺利进入企业、合作社务工;茶陵县在搬迁户从事畜牧、家禽、水产养殖等产业脱贫给予扶持,明确具体补贴标准和贷款贴息额度……

  安居梦,还要让土坯房强体魄、美容颜,让家更牢固。

  炎陵县龙溪乡龙溪村建档立卡户周宝成,看到开裂的墙体焕然一新,地板也不再凹凸不平,感叹农村危房改造的神奇魔力。

  早在2015年,株洲市就推出农村危旧土坯房改造三年攻坚行动计划,2017年,又出台《建档立卡贫困户危房和农村危旧土坯房改造攻坚行动实施方案》。近3万户土坯房,如今焕发青春。

  今天,茶陵县有“农村幸福安居工程”,天元区有“五保危房改造集中联建点”,醴陵市有官庄镇的集中联片“五保之家”……更多的贫困家庭,住上新房子,开启新生活。

  守住底线,留住希望。当幸福感、获得感涌上心头,我们有理由相信,明天会更好!(株洲日报)

作者:王军
编辑:hunzz_xiangr
来源:株洲文明网
分享到: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