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卡还是微信?”5月9日,株洲石峰区杉木塘农贸市场水产摊位前,老板娘麻利地抓好水产,往秤上一放,询问买主李女士。李女士掏出可充值的IC卡对着刷卡机轻轻一贴,“嘀”的一声响起,支付就成功了。付款之后终端显示器还打印出了一张“溯源小票”,记录着市场名、摊位号、金额等信息。
焕然一新的湘天桥农贸市场。图片来源:株洲日报 记者 刘毅/摄
作为全市首家“互联网+智慧菜市场”的创建示范点,该市场由政府平台公司作为实施主体,通过市场运作模式,以租赁方式承接市场经营管理权后,于2017年投入500万元进行提质改造。
杉木塘农贸市场只是一个缩影。从2017年开始,石峰区计划投入2.6亿元,逐步对辖区所有农贸市场及马路市场重新布局,并进行硬件设施改造和软件管理提升。改造提升后,该区现有的13家农贸市场将被整合为8家,同时还新建1家邻里空间。截至目前,湘天桥农贸市场成功复市,九园农贸市场及先锋邻里空间计划年内开始改造或建设。
有“颜值”,老旧市场变身城市“新窗口”
告别污水横流,没有出台经营,活禽宰杀被“请”进敞亮的玻璃房……走进湘天桥农贸市场,让人眼前一亮:交易大厅整洁明亮,LED显示屏实时显示着当天食品安全检测信息,过道宽敞整洁,功能分区清晰,监控、农产品快速检验室等配套设施完善,“高大上”的环境让人顿时颠覆对传统菜市场的印象。
“过去到菜市场买菜有‘三怕’:怕湿鞋子、怕捏鼻子、怕缺斤短两。新市场干净整齐、货品齐全,买菜就像逛超市。”烧烤摊老板文家福是市场嬗变的见证者,更是实实在在的受益者。
而更多摊主则是甜在心头。“现在摊位大,环境好,顾客多,生意非常好,每天的营业额平均比以前多100元。”摊主胡甜说,“农贸市场彻底变了样。”
胡甜口中的“以前”,是湘天桥农贸市场未启动升级改造时。“那时,市场内光线昏暗,墙面破损,秩序混乱。”她打趣道,“我们就是在夹缝中行走,因为市场内摩托车、三轮车随地摆放,经营户也是用扁担、木桌等充当简易摊位。”
改变始于2017年8月。其时,石峰区投入约3000万元,将湘天桥和湘蔬两个市场整合并启动改造升级,新市场面积达6200余平方米,有摊位180个,实行干湿分离、肉素分开,还配备了中央空调和新风系统等,全面达到“地不湿、无异味、菜安全、价公道、计量准、能休息”的标准。至年底,市场门口的立体停车场也将投用。
“以前菜场进进出出的人和车实在太多,不是人挤人就是车挤人。而且很多商贩常把烂菜叶子、西瓜皮等随手扔在地上。”“现在多好啊,墙面和地面铺上了新瓷砖,设计了沟槽,走一圈鞋子干干净净。那些菜样样摆放整齐,看上去新鲜诱人,很舒心。”湘天桥农贸市场周边的清水塘、花果山等社区近10万居民,纷纷为市场旧貌换新颜点赞,一些喜欢开车去外面超市买菜的居民不再舍近求远了。
有“智慧”,肉菜商品可溯源
在湘天桥农贸市场,每个经营档口前都摆放着统一的智能电子秤。称重后,电子秤会显示商品单价及应付金额,市民可通过刷卡、微信及现金三种方式支付,且充值的IC卡在全区所有智慧农贸市场通用。
摊主罗女士说:“来我们这里买菜的,大部分会选择手机或刷卡支付,大家用着方便,我摊位上摆着找零用的一小盆一元硬币,用出去的很少。”
该市场管理处主任刘文卓认为,推行电子化结算方式,不仅省去了找零的麻烦,还能通过数据联结实现销售数据分析,从而进一步指导农业生产。
刘文卓介绍,智能电子秤还能打印追溯凭证,“万一发生食材不新鲜、缺斤少两等情况,顾客扫一扫二维码就能找到源头,维权就方便多了。”
目前,石峰区正利用信息化手段,建设农贸市场肉菜追溯体系,通过肉菜商品流通的销售凭证、购销台账的电子化,形成来源可追溯、去向可查证、责任可追究的质量安全追溯链条。在末端的农贸市场,市民扫一扫带二维码的凭证,即可查询到所购买蔬菜的流通过程,实现每棵青菜、每块肉都有一张自己的“身份证”,保证消费者的食品安全。
“智慧”仍在升级。2018年将开建的先锋邻里空间,计划打造成一站式社区生活休闲目的地,总投资6000万。建成后,涵盖餐饮、商业、菜场等业态,构建“互联网+商贸+菜篮子”的产业发展新模式。
有蓝图,让“菜篮子”拎得更舒心
民生工程,因势而动。石峰区新型城镇化进程加快,城市人口增长,新型小区规模不断扩大,而现有市场因层次较低、市场管理粗放、个体经营自律性差、经营模式单一、布局不合理等原因,难以满足不同人群的消费需求。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所有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石峰区委书记张建勇指出,镶嵌于社区街道,游客和外地人很少光顾,与“面子工程”无缘的农贸市场离百姓生活最近,是实打实的“里子工程”,要下大力气,通过新建与改造并举,实现从局部修补向整体升级、从传统市场向智慧市场、从专项治理向综合治理的转变,打通民生工程的“最后一公里”,让百姓的菜篮子拎得更方便、更舒心。
根据计划,石峰区将通过国有平台公司投资,按服务半径为1千米且现有居住小区人口2万人以上规模,分步改造或新建一批高标准、智能化的新型农贸市场,其中马路市场基本取缔,设施简陋的微小农贸市场则实施撤并或转行,构建以政府主导为主、民营参与为辅、小区超市为补充的市民生活资料供应体系。
一座城市最生动、最真实的烟火气,体现于农贸市场。石峰区委副书记、区长邓元连表示,小小菜篮子连接大民生,要通过对辖区内农贸市场进行规范化、合理化的建设与提质,为居民提供一个出行便利、环境舒适、价格实惠、品质优良的购物场所,满足百姓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的需求。
在富强美丽幸福新石峰加快建设的背景下,可以预见,石峰区居民家门口越来越多的智慧农贸市场,将带给生活在此的百姓更多的惊喜。(株洲日报)
编辑:向胤蓉
来源:株洲文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