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7日,在株洲市特殊教育学校庆祝“六一”活动爱心义卖现场,一本厚厚的画册,吸引了很多人的目光:大胆的用色、稚嫩的画风和夸张的变形,给人不一样的感觉。
画册的作者,是该校16岁学生刘宏俊,一名唐氏综合征患者。
唐氏综合征又名“先天愚型”,是一种遗传性疾病。患儿智力低下,发育不全,且往往患有多种疾病。医学统计患者平均寿命低于30岁,且无独立生活能力。
刘宏俊出生于 2001年,他的到来,曾给妈妈刘瑞仙带来巨大的快乐:“男孩,将来学理工科,和爸爸一样搞建筑。”
但现实彻底将这个女人的梦想击碎。
儿子渐渐长大,她发现孩子和别人的孩子不一样,比如迟缓、目光呆滞。她带着不满两岁的儿子四处求医,想知道儿子得了啥病。
不幸接踵而至。
刘瑞仙清楚地记得2003年的“六一”儿童节,在湘潭工地上工作的丈夫从高处摔下来,不幸身亡。她同时接到医院的诊断通知:儿子是唐氏综合征患者。
女子本弱,为母则强。刘瑞仙对自己说,你是儿子唯一的依靠。她擦干眼泪,决定为年幼残疾的儿子撑起一片天。她叫儿子“糖宝宝”。
孩子口齿不清,但喜欢在地上涂涂画画,“我觉得他无法用语言表达出来的,可以用画笔画出来。”儿子稍大,她开始为孩子找老师,但培训机构不愿意收,“最后碰到好心人唐先华老师,6年免费教他画画。”
在妈妈眼里,儿子的画作颇有抽象派的味道。 刘瑞仙说,那就是儿子心里想说的话。
刘瑞仙进入株洲市特殊教育学校启智部学习时突发奇想:儿子画了这么多年,那些画,可以拿出来和大家分享。
她在网上向“糖宝宝”的妈妈们说出这个想法,她们利用网络众筹的方式筹集资金1万多元,一名大学生在网上看到她的故事,免费为她提供封面设计。刘宏俊的画册《梦想的味道》结集成书,印刷500本。
义卖现场,这本出自“糖宝宝”的画册,成为很多爱心人士的收藏。
刘瑞仙说,儿子现在变得越来越懂事,学会了上学,能做早餐给妈妈吃,和外婆过马路,会说“要看红绿灯”。日子越来越好,一位男士也走进母子两人的生活。
她说,儿子从来不是自己的负担,而是自己生活的帮手,快乐的源泉。
有了培养“糖宝宝”的经验,刘瑞仙通过全国家长互助热线,用电话和微信解答心智障碍方面的困惑。线下,她也走进全市很多“糖宝宝”和孤独症孩子家庭提供援助。
前几天,有个家长想把患有唐氏综合征的孩子送到福利院。刘瑞仙对她说,这个世界,没有过不去的坎!(株洲日报)
编辑:向胤蓉
来源:株洲文明网
- 上一篇:义诊义剪按摩 株洲荷塘区志愿者上门服务
- 下一篇:“寻找攸县百名孤儿”公益活动启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