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株洲晚报记者与路人在芦淞大桥上合力救人
株洲文明网 2020-08-28 09:04:00
  
  回到办公室,廖智勇继续进行当日工作。陈驰/摄 图片来源:株洲文明网
  “老伯,你别冲动,千万别冲动。”8月27日上午10点出头,株洲芦淞大桥上,株洲晚报记者廖智勇眼见一位老伯正骑跨在大桥栏杆上,身体向江面倾斜,情形十分危险。他快步冲向桥边人行道,拉住老伯肩膀,将其抱回人行道上。
  说起事情经过,廖智勇仍觉得心有余悸。当时,他刚在河东完成采访任务,驾驶小电动车准备回到河西。
  “行驶在桥中间,距离老伯只有4、5米时,我看见老伯迈开左腿,骑跨在栏杆上。”廖智勇说,继续行驶10多米后,他意识到不对劲,停好车回头,发现老伯身体重心正向江面倾斜,疑似要轻生。
  于是,廖智勇箭步向老伯跑去,一把拉住他的肩膀,以免他掉下去。此时,另一名驾驶摩托车的年轻人见状,也停下车来“增援”廖智勇。两人一起将老伯抱下来,走到较为安全的人行道上。
  对于为何要做如此危险的举动,老伯却始终不肯开口。拨打了“110”后,廖智勇和那名年轻人都没有离去,一起等待民警到来,生怕老伯还有异常举动。
  在等待民警到来的过程中,手扶栏杆的老伯突然快步向河东走去。“你走,你们都走,不要管我。”老伯向廖智勇等两人摆手,示意不要跟着他了。
  廖智勇和热心年轻人紧跟着老伯。10多分钟后,民警赶到将老伯接上警车,廖智勇和小伙才离开。
  昨天下午4点多,记者联系了芦淞公安分局巡警大队出警民警,该民警介绍,已经联系了老伯家人将其从派出所接回。“老伯62岁,也不愿与我们沟通,家人也不愿说什么,但表示了感谢。”民警说,就当时的情况看,非常危险,即便老伯不是轻生,但骑跨在栏杆上,身体重心偏向江面,随时可能落下,后果不堪设想。
  民警得知廖智勇的名字后,赞其是“智勇双全”的好记者,称两人快速拉回老伯,耐心等待民警到来,是最有效、冷静的应对方式。
  得知老伯被家人接回,大家松了口气。廖智勇说,不管有什么困惑,希望老伯能和家人好好沟通,不要再有这种危险举动。(全媒体记者 陈驰) 
  为智勇救人的好记者点赞
  “老伯,你别冲动,千万别冲动。”8月27日上午10点多,眼见一位老伯正骑跨在芦淞大桥栏杆上,身体向江面倾斜,株洲晚报见习记者廖智勇赶紧停住电动车,快步冲向桥边,拉住老伯肩膀,与前来“增援”的市民一起将其抱回人行道上。
  救人的小伙子是株洲晚报的一名见习记者,他的记者身份与救人的行为有关联吗?答案是“有,又没有”。
  之所以说“没有”,是因为,在那个危急时刻,他和当时在桥上路过的市民一样,就是路人甲、路人乙,救人的那一刻,与他的职业无关;救人的行为,完全出于本能。看到老人一条腿已经跨过护栏后,他迅速做了一连串动作:停车、扔车、快跑、接近老大爷后一把抱住,最后与热心市民合力将他从生死线上拉了回来。这一系列动作完成的时间不到两分钟,在这短短的两分钟里他根本没有时间想太多。他对笔者说,当时,他就想着一件事:把他救下来!朴实的话语体现出来的是他憨厚善良的优秀品质,救人的行为正是他平日里优秀品质的延续。
  之所以说“有”,是因为,记者是一个具有公益属性的崇高职业,与医生、教师、警察、军人等职业一样,需要无私的奉献精神。“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而“担道义”又比“著文章”更为重要。因为一名好记者,不仅要有很强的业务能力,更要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在交谈中,笔者了解到一个细节,他曾经采访过类似事件,也曾经劝导过一名轻生者。正是因为工作经验丰富,在看到老大爷跨护栏的动作后,凭着职业敏感性,他立即判断出事件的紧迫,才会毫不犹豫地第一个冲上前去。他救人的英勇行为体现了作为记者的社会责任,诠释了什么是“铁肩担道义”。
  作为普通市民,他让我们看到了一个文明城市的高素质;作为媒体记者,他让我们看到了一个负责任的媒体人的担当。
  正如一句网络流行语所说,“没有天生的英雄,有的不过是挺身而出的普通人”。但危急时刻并不是所有的人都会勇敢地站出来,在老人倒地、小偷行窃、坏人行凶的新闻里,我们见过太多的“视而不见”,听过太多的“充耳不闻”。正因为如此,那些敢于挺身而出的平凡英雄们才弥足珍贵,让人敬佩。
  作为媒体人,作为他的同事,我们感到自豪和骄傲。本来,报纸的版面通常都是留给采访对象的,但今天,请允许我们“自私”一回,将这珍贵的版面留给我们自己的记者——廖智勇。他就像他的名字一样,危难时刻“智勇双全”。他传递出的正能量,值得我们所有人学习和点赞。(李曙光/文)
作者:
编辑:向胤蓉
来源:株洲文明网
分享到: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