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株洲醴陵市深入开展“三创四化” 文明新风拂面来
株洲文明网 2019-09-26 08:50:00

网格员服务群众 图片来源:株洲日报

湖南工业大学醴陵陶瓷学院。曾德广/摄 图片来源:株洲日报

四通八达的高速路网。肖邦魁/摄 图片来源:株洲日报

  【核心阅读】

  渌江两岸绿树红花掩映,亭台古桥矗立,“瓷城古韵·一江两岸”风光带美得让人心醉;仙山公园改造升级,一年四季皆有景致;70余座小游园、小广场建成开放,居民在家门口就可休闲、健身、娱乐……

  秋天,是收获的季节。走进瓷城醴陵,移步皆美景,处处似公园,让人神清气爽。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城乡环境面貌一新,人民生活蒸蒸日上,一幅生态宜居、安居乐业的幸福醴陵画卷徐徐铺展开来。

  经过70年的发展,醴陵已成为发展成果惠及全民、基本设施覆盖全域的幸福醴陵。2016年来,醴陵市深入开展“三创四化”(创建国家文明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和国家卫生城市,推进城市绿化、亮化、美化和数字化),全面提升城市品位。2018年,醴陵正式告别几千年的绝对贫困,综合贫困发生率降至0.45%,比全国提前三年实现整体脱贫、同步全面小康。人民幸福感大幅提升,位居中国幸福百县榜第22位。

  “三高三铁”,区位优势大提升

  2014年9月16日,沪昆高铁醴陵东站正式启用。24分钟到长沙,68分钟到南昌,3小时8分钟到广州,5小时29分钟到福州,8小时7分钟到北京……醴陵迈入高铁经济新时代,顺利融入“长沙半小时经济圈”“武汉、广州2小时经济圈”“上海、昆明4小时经济圈”。

  新中国成立之初,醴陵仅是湘东地区一个小县城,106国道作为湘东地区一条唯一通道从市中心穿城而过,进城难,出城也难。上世纪九十年代,阳三石、车顿桥、碧山岭、珊田、江源等入城口先后打通。进入新世纪以来,江源大桥、醴陵大桥、醴潭高速、平汝高速、醴陵大道和醴伞公路、醴官公路、碧马公路等工程建设启动,浙赣复线完成电气化提速改造。近年来,醴陵交通建设步入快车道,启动东城大道建设,升级改造G106和S333醴陵段,醴陵大道二期、渌江大道、国瓷路、凤凰大道等20多条城市主次干道相继建成通车,城市交通内成网、外成环。

  今天的醴陵,交通便利,区位优势明显,市区距江南最大的货运编组站株洲火车站40公里,距长沙黄花国际机场40分钟车程。“三高”(沪昆高速、平汝高速、莲株高速)、“三铁”(沪昆高铁、沪昆铁路、醴茶铁路)在此交织成网,106国道、333省道纵横交错,沪昆高铁在醴设站,渌江500吨级航道直达湘江,是唯一拥有海关、商检、铁路口岸和危险品储运火车站的县(市)。

  城区扩大,基础设施大改善

  1976年,伴随醴陵城区第一条主干道——解放路建成通车,醴陵城市建设拉开序幕。1985年,撤县设市后,该市投资1500余万元,修建了西山渌江大桥和滨河路。上世纪九十年代,左权路、仙山公园、状元洲、渌江河西沿线防洪堤等项目相继建成。

  进入新世纪,醴陵城市建设加速发展,渌江书院桥、泉湖体育馆等一批项目相继建成,成立长庆示范区,城市东扩不断推进。2001年启动川气入醴工程,城市功能日趋改善。近几年来,醴陵全面启动“三创四化”,提质改造凤凰路、醴泉路等126条大街小巷,以及仙山公园、高铁广场等30余处城市重要节点和太一市场、黄沙市场等15个农贸市场;新建8000余个停车位;新装、更换2万余盏路灯;建成桎木嘴、车顿桥等30余个共4.5万平方米“口袋公园”。“瓷城古韵·一江两岸”建成开放,渌江书院、李立三故居、耿传公祠修缮一新,城区畜禽养殖全部退出,城区明显变净变美。统筹推进中国陶瓷谷、渌江新区两大片区建设,城镇规划基本实现全覆盖,城乡面貌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解放初期,醴陵城区面积不足8平方公里,石板卵石铺路,街道狭窄,房屋破旧,与外界交流主要依靠渌江桥和渡桥。到2018年,醴陵城市建成区面积超过30平方公里,城镇化率超过62%,森林覆盖率达55.2%,城市污水处理率达到92%,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治理率达到100%,空气质量二级以上天数保持在330天以上,成功创建省级卫生城市、省级园林城市。瓷城大地,处处好山好水好风光。

  社会保障,民众幸福指数高

  “专家说问题不大,心里踏实多了。本想去长沙看病,现在名医到了家门口,省心省力。”9月21日上午9时许,醴陵市孙家湾镇镇龙虎村村民刘立明来到醴陵市中医院看病,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副教授杨俊文给他诊断后,他紧锁的眉头舒展。

  柔性汇聚人才资源,助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2016年6月,醴陵市“湘雅乡情·专家醴陵行”活动启动,随后3年多,专家“朋友圈”扩大到11家上级医院,专家增至88名,坐诊实现制度化、常态化,惠及醴陵本地和周边地区5万余群众,醴陵本地就诊率由88%提高到92.7%,基本实现了“大病不出市、小病不出镇”的目标。

  夯实社会保障,提升民生福祉,让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幸福新醴陵跃然而出。近年来,该市将工作重心落在全面改善民生上,整合各类资金近1亿元,扎实推进脱贫攻坚,社会事业全面发展。行政村客运班线通达率100%,农村居民自来水普及率达85%。社保水平不断提高,城乡居民医保参保率达99.2%,基本养老补贴覆盖率达100%,每1000名老年人口养老床位数达35.3张。医联体建设实现全覆盖,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走进千家万户。人均拥有公共文化体育设施面积4.2平方米,图书馆、纪念馆和乡镇综合文化站全部免费开放,成功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获评“中华诗词之乡。”

  社会治理,创新发展收获多

  东富镇老枧头洲片区有村民3012户近9000人,过去,因为电压负荷不够,一到夏季用电高峰,村民家空调根本无法使用,生活不便。

  2019年5月初,东富镇村民在微信群里向各级群主反映。各级群主立即向镇政府报告,镇政府向电力部门求援。今年8月下旬,经过3个多月的紧张施工,电网改造升级完工,枧头洲等4个村村民用电需求和安全得到保障。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近年来,醴陵市全力开展“城乡统筹·幸福醴陵”创新社会治理系列行动,统筹推进网上群众路线、“三社联动”、养老服务、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无物业管理小区业主自治、网格化服务管理和书香醴陵七项工作,进一步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新格局,百姓幸福感、获得感与日俱增。

  社会治理硕果盈枝,幸福指数节节攀升。近年来,醴陵先后获评全国社会治理创新示范城市、全国城市基层党建示范县(市)等国家和省(部)级荣誉300余项。2018年,该市安全生产、人口和计划生育、社会综合治理三项工作连续两年同获全省先进,是全省蝉联三项先进的唯一县(市)。

  城市创建,文明新风拂面来

  肆虐洪水中,船湾镇党委副书记刘雪平与村干部驾着冲锋舟转移受困群众,冲锋舟不慎侧翻,舟上12人全部落水。刘雪平漂浮2公里,3次松开救命树,成功救出2名落水群众。

  来龙门街道上洲社区党总支书记张清月刚动完心脏大手术,就带病救援,连续奋战,群众全部获救,他却永远走了……

  在瓷城醴陵,这样的感人故事不胜枚举。“助学老农”陈自绪、“诚信老爹”潘尧生、“女雷锋”瞿志英、“关爱生命万里行”活动创始人肖敬,一个个闪亮名字,凸显文明力量。近年来,该市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每两年评选一届道德模范,共评出道德模范39名和提名人选11名,推选出省、市级道德模范9名,形成了崇德向善、见贤思齐的浓厚社会氛围。成功创建全国文明村镇2个、全国文明单位1个、全国文明校园1所、全国文明家庭1户。志愿者组织超过30多个,注册志愿者达10.6万人。

  开展文明创建,不断提升市民文明素质和城市文明指数,2019年4月,该市顺利通过审核、公示,成功获评湖南省2018届文明城市。7月31日,醴陵获评株洲市2018年度文明建设先进县(市)。(株洲日报)

作者:
编辑:向胤蓉
来源:株洲文明网
分享到: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