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要闻
株洲:驻村帮扶 集结精兵强将鏖战脱贫一线
株洲文明网 2018-06-11 09:07:00

  2015年,株洲市正式打响脱贫攻坚战,率先推行“四包责任制”,2100余名驻村干部扎根贫困村,2.2万名结对帮扶干部精准对接贫困户,唱响“村村都有工作队、户户都有干部帮”的协奏曲。

  他们谋划产业扶贫,让贫困村集体经济破零,贫困户有多种渠道增收;他们开展安居工程和健康扶贫,让困难群众居有其屋、病有所医;他们进行基础设施建设,让贫困村美了颜值、富了气质……

  美丽的故事被传唱。故事里,有他们的选择、奋斗和坚守。

  情与理,孰之重

  扶贫主战场,在广阔的农村,一去两三年,多少情与理的取舍。

  “女儿发高烧,你还管不管?”5月的一天,面对妻子一个个电话的催促,王文南走不开。

  贫困户周国发享受政策建新房,邻居以菜土被占为由阻工,作为市派驻株洲县南塘村的扶贫队长,他必须守在现场当好“调解员”。

  前不久,准备毕业论文的女儿感到身体不适,辗转几家医院查不出结果,医生说病情很棘手。

  直到星期五,王文南才提着从村里买来的新鲜猪肉,推开家门。女儿一句“村干部终于回来了”,让王文南鼻子一酸。

  情与理,孰之重?一头是责任如山的使命,一头是千丝万缕的亲情,扶贫人忽略哪一头都难受。

  王文南的情感总被理智战胜。他头上的白发多了,内心对家人的歉疚更深了,可工作队3年多来为南塘村筹措资金1937万元,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发展红薯、巨菌草、白鹅等产业,激活产业造血功能,村里的绿水青山还开发出生态旅游,一切都在悄然变化。

  要选择,就会有取舍。

  汤清云是驻炎陵县水口镇自源村的扶贫工作队长。4月2日,年过八旬的父亲摔断右腿,需要立即接受手术,可为了扎实做好迎国检工作,汤清云只好请妹妹全程陪伴照顾,自己狠下心扑在扶贫工作上。就连今年参加高考的女儿,他也无暇顾及。

  驻茶陵县马江镇麻石村帮扶队员刘波,乍一看五大三粗、身强力壮,可他患有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需要长期服药治疗。到了脱贫攻坚第一线,刘波像是打了鸡血,开展扶贫工作有使不完的劲。

  据株洲市扶贫办统计,2017年,株洲市有29名扶贫队员在家庭遭遇困境的情况下,依然坚守村里的脱贫事业,舍小家、为大家,展现公而忘私的最美扶贫人精神。

  扎根基层、风雨无阻、吃苦耐劳、激情奉献……一个时代的考题,他们用最质朴的词组作答。

  无奋斗,不青春

  扶贫主战场,也是练兵场,奋斗的底色,永远青春。

  2015年11月,株洲市教投集团要委派“有想法、有干劲”的党员到株洲县朱亭镇龙凤村驻村扶贫,24岁的何思芩写下“千言自荐书”,只为去基层“练一练”。

  进村入户走访,了解村里情况,晚上在村部的办公室里整理资料。一天夜里,何思芩突然被窗外的嘈杂声惊扰。“要立即送医院。”何思芩挤进人群,看到被摩托车撞倒在地的刘念丰,赶紧拨通急救电话。

  70多岁的刘念丰是村里的五保户,肇事者已经逃逸。何思芩跟着急救车来到株洲县人民医院,垫付医药费,又辗转联系市中心医院。接受手术后,刘念丰的病情慢慢好转。何思芩又帮他争取民政、医院等单位的费用报销减免。

  这件事让何思芩很快融进村里,她把54户贫困户的情况摸得一清二楚,与工作队落实精准帮扶措施,发动8个合作社带动村民脱贫,村里的主干道还安装了450盏路灯,老百姓晚上出门方便多了。村民们觉得“这个小丫头,个头小、本事不小”。

  无奋斗,不青春!李大钊先生在激励青年时曾说:“青年之字典,无‘困难’之字,青年之口头,无‘障碍’之语。”

  在扶贫一线,年轻的扶贫人敢于吃苦、乐于奉献,在干事创业中让自己“强筋健骨”。

  80后扶贫队员董敏,走遍了茶陵县思聪街道清水村33个村民小组和1236户农户,协助驻村工作队、村支两委全面掌握203户贫困户的基本情况,因策施户制定“一对一“帮扶措施。

  然而,一场意外导致他左腿股骨颈骨折,股骨位置被打入三枚钢钉。医生嘱咐他卧床休息9个月。为了不耽误脱贫攻坚工作,董敏两个月后就拄着双拐回到村里继续奋斗。至今走路还有些一瘸一拐。

  无论是驻村3年坚持写扶贫日记、对接贫困户微心愿的贺建辉,还是把自己变成扶贫“活政策”、帮贫困户“攀高枝”的许明,抑或是私车公用载贫困户参加市里培训、联系就业岗位的龙昌宇,扶贫队伍里的“青春风暴”,总能给贫困群众带去一份惊喜。

  青春的底色永远是奋斗。奋斗过、拼搏过、奉献过,才能忆苦思甜,自信说出“青春无悔”。

  “你若盛开,清风自来。”摒弃“小我”、追求“大我”,扶贫之路,也是扶贫人的成长之路。

  巾帼情,真性情

  扶贫主战场,女队员撑起半边天,巾帼不然须眉。

  “无电视、无网络、无热水”,“苍蝇多、蚊子多、蜘蛛多”,长期生活在城市的黄红英,对农村生活的“三无三多”很不习惯。

  从市区去攸县小集村有120公里,村里有贫困户98户、385人,脱贫摘帽任务重。组织上交托的扶贫重任,株洲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副调研员黄红英没有推脱。这也是一名参加工作37年老干部的政治自觉。

  自带炊具、自备生活用品,在村部办公室支起“小家”,黄红英马上投入扶贫工作,领着工作队与村干部夜以继日地学习扶贫政策、入户调查摸底、核查填写表册。当《贫困户走访资料合集》整理成册,大伙的酸甜苦辣有了回报,村民认可识别结果,制定针对性帮扶措施有了依据。

  心思细腻,情感真挚,是女扶贫干部的优势。村里的贫困户侯卫东,丈夫因病去世,两个小孩教育负担重。黄红英主动联系爱心人士对她家予以资助,促成小孩到株洲明德理工职业技术学校就读,3年学费、食宿费全免,还承诺毕业后帮找工作。

  3个女人“一台戏”。驻村帮扶茶陵县思聪街道左垅村的陈雪英、袁凤、陈路平3人,组成了株洲市唯一的一支女子工作队。她们通过外出学习考察和市场调查分析,确定了规模种植食用菌的产业发展路子。现已种植菇包15万个,帮助村里申报“绿色食品”认证和市标准化生产基地。

  外表柔弱的女扶贫队员,练成内心强大的“女汉子”。攸县谭桥街道办副主任李珍,发动当地企业积极参与扶贫,打造十余处产业扶贫基地,把一个扶贫工作落后的街道变成全县排名第一。

  谁说女子不如男!她们褪去“都市味”,洒上“泥土香”,鱼水一般融入群众,成为群众的贴心人。

  坚守初心,绽放芳华。驻村帮扶,燃烧起脱贫攻坚的熊熊烈焰,回应着贫困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株洲日报)

作者:王军 通讯员 陈志
编辑:hunzz_xiangr
来源:株洲文明网
分享到: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