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要闻
生态文明/乡村振兴 株洲全面小康路上跑出加速度
株洲文明网 2018-05-08 09:48:00

  近日,独立第三方机构竞争力智库和国家发改委主管的中国信息协会信用专业委员会联合发布《中国城市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监测报告2017》,在中国地级市全面小康指数前100名榜单中,株洲市位列第51。

  近年来,在实现全面小康的征程中,株洲发足奔跑,递交一份出彩答卷,全面小康实现程度已连续四年排名全省第二。

  不让任何一个成员掉队。全面小康关键在“全”,一个地区、一个领域、一个人也不能少。全面小康路上,株洲如何跑出加速度?

  产业转型,全面小康底气足

  经济增长,是实现全面小康的保证;综合实力不断提升,更是决胜全面小康的基石所在。

  “加快推动发展方式的转型升级,把株洲打造成为全国老工业城市产业转型、创新引领、绿色发展的典范。”方向既明,老工业城市株洲奔向创新引领的新天地。聚焦轨道交通、通用航空、新能源汽车三大动力产业,集群发展、创新驱动全力打造的“中国动力谷”,让动力产业优势更加凸显,潜力加速释放。

  最近,代表株洲轨道交通发展硬实力的“2.0版”磁浮列车,正在中车株洲电力机车有限公司紧张装配,预计今年6月即将下线,列车时速将由100公里提高到160公里,载客量增加30%。更值得期待的是,由中车株机牵头研制的无人驾驶“3.0版”中速磁浮列车,首列样车也有望于明年下线。

  这是株洲企业的创新速度。在三大动力产业的领跑下,株洲积极布局与动力产业高度关联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即电子信息、新材料、新能源、节能环保、生物医药。

  截至2017年底,株洲市高新技术产业企业达到583家,比2016年净增143家,利润总额增长20.2%,有效发明专利拥有数同比增长30.6%。

  创新,催生成长因子”,助推经济增长,让株洲在全面小康的道路上底气十足。

  铁腕治污,生态文明款款来

  生态环境就是民生,蓝天碧水也是幸福。全面小康路上,株洲顺应发展大势,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以一江两岸为重点,以清水塘老工业区搬迁改造为突破,铁腕治污,戮力治水,迈进生态文明新时代。

  壮士断腕启动清水塘老工业区搬迁改造,仅2017年一年就关停企业147家,仅剩的6家企业也将在2018年底全部关停。“黑色”的清水塘走了,“绿色”的清水塘来了。

  打响史无前例的湘江保护战,投资近两亿元,历经近2年时间,摘掉数十年遗留的重金属污染这一“毒瘤”,从根本上消除霞湾港重金属对湘江水质的污染,“母亲河”美颜重返。

  污染渐去,江水清、两岸绿、城乡美的株洲,景美,城美,人更美。

  新柳吐翠的湘江两岸风光带上,市民或漫步其间,或亲近水域,一条江完美融入城市,城市还之以热情拥抱。

  沐浴春雨渐次吐绿的银杏、玉兰,将清水塘老工业区的原新桥渣场这块面积最大的重金属渣场,妆点美丽,即将变身为清水塘城市公园的生态绿地。

  华丽转身的老工业城市,现代工业文明与诗意栖居交融一体,生态宜居与绿色发展齐头并进,构成株洲迷人新底色,平添一份幸福祥和获得感。

  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势头旺

  在全面小康的最后一公里,脱贫是绕不过去的关键词。

  曾一度被列入建档立卡贫困户的向新国,2018年不但摘了“贫帽”,还被评为一季度全市“发展教育希望之星”。在帮扶干部的支持下,向新国小打小闹的养殖规模做大了,养殖种类变多了,年收入升至6位数,全家一起奔小康。

  精准发力拔“穷根”,株洲市全方位织密治贫网,发展光伏产业、实行转移就业、开展电商扶贫、壮大“一村一品”……精准施策下,全市“贫困圈”日渐缩小。2017年,全市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340元,较上年增长8.4%。

  农家书屋、乡镇文化站、乡村大舞台、道德讲堂来了……走进乡村的一个个文化品牌,让看书、打球、跳舞等文化生活成为农村主流。这是文化株洲的靓丽风景。

    一整套为民的“组合拳”,让农民有了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乡村振兴势头正旺。(株洲日报)

作者:高晓燕
编辑:向胤蓉
来源:株洲文明网
分享到: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