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要闻
“文明花开满眼春”盘点株洲文明创建成果
株洲文明网 2015-03-06 09:26:00

 株洲抬头见绿,城市宜居

公共自行车成为市民出行重要的交通工具。图为市民开心地骑行在湘江风光带

    文明创建,让城市生活更加美好。满怀着收获的喜悦,我们掰着手指头细数创建成果。

  这些年,株洲以脚踏实地的精神,全面推进政务、法治、市场、人文、社会、生态等八大环境的建设,将“国家卫生城市”、“国家森林城市”、“国家园林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全国双拥模范城”等一批“国字号”招牌收入囊中。

  荣誉加身,名片闪亮。而最重要的是文明创建过程,以春风化雨的态势,为400万株洲人民带来了实惠。

  生态环境:天蓝水绿,城市宜居

  作为一座重工业城市,株洲创造了新中国工业史上的“一百个第一”,也背上了沉重的环境治理旧债。

  创建文明城市,株洲以壮士断腕的决心,打响了一场轰轰烈烈的“生态革命”。

  2013年9月,湖南省政府把湘江保护与治理列为 “一号重点工程”,为株洲的湘江环境治理注入强大动力。

  2014年4月,国家发改委正式确定清水塘老工业区为全国21个城区老工业区搬迁改造试点区之一。10月27日上午,株洲重点企业旗滨集团位于清水塘地区的最后一根烟囱轰然倒地。

  几年来,株洲市已关停污染企业162家,拆除了市区500多根烟囱中的452根。同时,随着白石港水质净化中心等设施投入运行,湘江株洲段水质达到Ⅲ类以上,市区集中式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100%。

  借得春风铺锦绣,同心描画株洲城。近年来,株洲市不断向“绿色城市”转型升级,总体增绿、见缝插绿、项目添绿……“绿色”已成为这座城市最养眼的底色。

  如今,漫步在石峰公园里,童子戏水区荡漾着孩子们的笑靥,荡漾着株洲人的幸福。徜徉在神农城,人们说不清置身于“城市里的山林”,还是“山林里的城市”。

  生活环境:舒适、便利无处不在

  让市民享受到便利、舒适的生活环境,株洲一直在努力。

  2011年5月,株洲在湖南省率先启动公共自行车租赁系统。本地居民凭身份证,交纳200元押金、100元预存金之后,就可到各营业网点实名办卡。如今,这种“随用随借、循环使用”的绿色公共自行车,已成为城市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株洲更是全国首个实行公交1元票价的电动公交城。乘坐着舒适的电动公交车,浏览着车窗外的城市风景,不只是株洲人民,连天南地北的客人也竖起了大拇指。

  近年来,通过“五改四化”,我市所有道路、农贸市场都进行了全面改造。全市已完成无障碍设施改造779处,共计11943平方米。

  走在大街小巷,变化无处不在。

  菜市场铺上了防滑地板砖、小区里安上了崭新的体育建设器材、人行道上划出了笔直的盲道、商场里增设了残疾人专用厕所。走在街头,手机没电了,找个公用电话亭就能充电;迷路了,找下区域总平面分布图,就能确定自己所处的位置。

  株洲人的幸福指数在不断攀升。

  市场环境:诚信如金,创业梦成

  株洲素有“移民城市”之称,来自五湖四海的人,在这里打拼、生活。

  在贺家土夜宵一条街,湖北人已站稳了脚跟;在芦淞服饰城,邵阳人已闯出了一片天地。

  公平诚信的市场环境,吸引了来自四面八方的创业者。

  对医药企业实行信用分级、在网上“晒”出商品价格、为各类机构颁发“经济身份证”……近年来,株洲市以“创文”为契机,着力培养市民诚信价值观、建立企业诚信供求机制、建立社会诚信体系平台、严厉打击不诚信行为。

  在株洲,守信的人,政府建立平台宣传,并为其生活、工作提供最佳便利;失信的人,做事、出行处处碰壁,甚至被司法部门高调曝光、限制高消费、拘留。

  2014年8月9日,在“2014中国区域发展与投资论坛”暨“中国最佳营商环境评选”发布典礼上,我市荣膺“中国最佳营商环境十大城市”称号。

  社会环境:“天罗地网”护平安

  群众的安全感,是一座城市文明程度的“试金石”。

  走在大街小巷,市民可以看到许多视频监控探头,它们就如警察的“千里眼”,全天密切注视街面治安的动向。去年,全市启动“天眼”工程建设,新建、整合后的1.5万个摄像头,将为百姓织起一张“平安网”。

  此外,近年来,全市政法各部门密切配合,持续不断地组织开展了“命案侦破”、“打黑除恶”、“两抢一盗”等一系列专项打击行动,形成了环环相扣的严打强劲势头,刑案发案率不断下降。

  在今天的株洲,数字城管、智能交通管理、社会治安三大“数字化”监控平台,“一区一警”或“一区多警”的社区警务模式,“大事不出乡、小事不出村、矛盾不上交”的调解机制,正日益成为广大市民平安的保障。

  三次捧得“长安杯”,连续5届被评为“全国社会管理综合治理先进市州”的殊荣,是“平安株洲”权威的注脚。

  政务环境:权力瘦身,政风劲吹清朗风

  “22万、 24万、24万8千,成交!” 2014年5月23日上午,在株洲县超标公车拍卖会上,随着拍卖师的一声槌响,第一台车的拍卖成交即掀起了竞拍的高潮。

  将“车轮上的浪费”转化为“民生建设的资本”,小小的变化,却彰显了株洲执政者理念的转变: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不只是擦擦玻璃、扫扫地,更需要廉洁高效的政务环境。

  近年来,株洲市借创文契机,谋民生福利,不断加大政务公开力度:市本级和110余家市直部门都在同一平台上发布政策、资讯;政务公开信息深入基层,相关服务送到家门口;12345市长热线上,各部门亮出职能,5年解决民生诉求29万余个……

  以权力瘦身为廉政强身。2014年12月16日,株洲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实现重大突破,《株洲市人民政府实施的行政职权事项目录》公布。“职权清单”厘定了政府权力边界:市政府的职权178项,市直部门的职权4898项。

  如今,一个平台就能查尽政务信息,一个电话就能解决民生投诉。清朗的政风正透过权力的藩篱,徐徐吹进每一位市民的心田。

  法治环境:公正司法,保障公平正义

  2014年9月26日,一场特殊的检务公开听证会在石峰区检察院举行,区人大代表、区政协委员、律师等9人组成的“评议团”,对一起案件是否应提起公诉进行公开听证。最终,经公开听证,检察院对3名犯罪嫌疑人作出存疑不起诉决定。

  在孜孜以求的创文之路,株洲不断推进法治建设,确保阳光司法、公正执法。建立办案责任制和案件评查机制,执法办案更透明。用法律援助保护弱势群体,让阳光照进司法的殿堂。

  办案进度可随时查询、起诉不起诉参考“评审团”意见、判决书晒在网上……“阳光办案”、“阳光执法”的措施,让司法公正成为现实。去年8月29日,最高人民法院召开新闻通气会,公布了征收拆迁十大案例,我市法院受理的两起案例入选。

  数据显示,去年,株洲市共受理法律援助案件近2000件,案件胜诉率和当事人满意率均在95%以上,为当事人挽回损失数千万元。

  公正司法,城市更加温情和美好。

  文化环境:文化惠民,筑起精神家园

  整齐的图书柜、码放有序的图书、窗明几净的环境,这并不是什么大图书馆,而是建在中交二航局株洲枫溪大桥(湘江六桥)项目施工处的工地书屋。

  在株洲,文化,是隽永的黑色,藏在市图书馆的白纸黑字里;文化,是一抹淡雅的绿色,贴在动力之都的自行车上;文化,是一抹热烈的红色,澎湃在“周末剧场”的舞台上……文化,早已融在株洲人的的生活里。

  从全国首创“你读书·我埋单”活动,到全省首个24小时自助图书馆开馆,再到株洲首个24小时自助书屋、首个工地书屋迎客,建成115个乡镇综合文化站,1196家农家书屋。近年来,市民的阅读平台不断增多,书香逐渐飘满株洲。

  神农城广场空旷处,大妈大婶舞姿绰约;小区篮球场上,老人们摇着蒲扇观看怀旧电影;社区图书室里,孩子们一头扎进了知识的海洋……株洲用文化惠民的新举措,筑起了一个又一个精神家园。

  人文环境:“好人”风采,辉耀道德天空

  “鱼片”刘朝华、“最美护士”何遥、“姜汤大姐”韩无盐、“无声警察”陈国营……他们,为今天的株洲树起了精神文明标杆。

  弘扬高尚的道德风尚,营造健康向上的人文环境,一直是株洲创文的“必修课”。

  2001年5月,全省第一所文明素质教育电视学校在株洲开办,每周一期专题节目,14年从未间断,被湖南省文明委评为湖南省十佳宣传品。

  近年来,株洲举行了道德模范评选、感动株洲十大人物评选,见义勇为、助人为乐、孝老爱亲、爱岗敬业的“身边好人”不断涌现。2008年以来,30名株洲人上了“中国好人榜”。在城乡公共场所设置公益广告3200多处、道德守礼提示牌5600多块。全市建起了311所“道德讲堂”,传播了正能量,涤荡了市民心灵。

  文明礼仪小册子,流着动人的色彩涌入家庭、机关、课堂、车间;主题演讲、双语竞赛、业务比试、礼仪展示,花团锦簇,动人心扉;公交车排队、让座活动,使老幼病残孕“如坐春风”。

  在今年2月28日的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工作表彰暨学雷锋志愿服务大会上,株洲被评为全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先进城市。

作者:刘琼 成建梅 刘娟
编辑:向胤蓉
来源:株洲文明网
分享到:
相关内容